|
|
中国人民大学学子谈人大国学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2:14 新浪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学子李林
主持人:我看李林也有同感? 李林:非常有同感,其实我感觉很大的原因,人民大学学生不仅有组织性、纪律性强,更主要的是能力是自己组织能力,他不一定在一个政治,一个体制,或者在一个集体命令的指挥之下,就是当出现一个事情的时候,当出现一个机遇的时候,当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人民大学学生可能会自己抱成团,自己来组织。有时候我们在毕业的校友里边,青年校友里边,这方面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可能是以前是不同院系,很多时候他们有一次去征集,就是要去深圳的校友团,这次青年人毕业了,他们之间相互联系,说我们有谁去深圳,然后本来以前可能都不认识,因为学校太大了,一两万名学生,在毕业之前自己去联系,到深圳之后再租房子,然后如何相互帮助,自己就开始联系,而且前一届的师兄师姐会主动联系他们,在很多方面,包括工作上,包括环境熟悉上,包括租房上都会联系。我在人大待的时间比较长了,光我的话,有师弟找我问他要去哪儿,那儿有没有他的师兄师姐,这样的联系非常非常多,所以这种精神,这种魂儿是非常非常感人的。另外我觉得人大有一点,就是给自己赋予这种灵魂的不同点,我在进人大之前我是知道世界上有名校这一说,可是我从人民大学出去之后,我觉得只有说名校的人是最关键的,就是觉得在人大待这四年左右的时间,它能够给我锻炼出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学校赋予你的,就是你有这份自信,有这份能力以后你在什么环境都能做出自己的一份事业,就像叶茂师兄一样,对吧,师兄? 叶茂:我同意你这个观点,我觉得当年很多人,我觉得人大赋予我的勇于尝试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能选上校董,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去试了,最后就当票了。其实你真正去试了之后,后面的事相对来说就变得很简单,包括我跟康奈尔大学新生开学典礼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第一点,其实也是人大赋予我的,就是勇于尝试的精神,因为我跟新生当时就这么说,你在工作之后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你能做什么事,但是在大学的时候你是去做过什么事,你去试过什么事你就有什么样的能力。我当时跟新生说得很坦率,当时我选校董的时候,人家推荐我去选校董,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词啥意思?就是校董这个词,等于我们一般课本里很少见到的词,但是后来去试了就成了,这个很重要,所以说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我特别赞成李林和周慧说的,我觉得是人大给我的一个财富,这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主持人:周慧,两位学长会不会给你一些启发? 周慧:叶茂师兄当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了,尤其是叶茂师兄经常跟我们谈的勇于尝试的精神,我觉得真的是现在我们大学生非常非常需要的。尤其是像我们本科的新生,可能刚进来以后,他可能会觉得我可能会对这个事情比较感兴趣,或者是我想要做成那样,但是他往往都不去尝试,就是他可能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我觉得叶茂师兄首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李林师兄这边,我觉得他所说的人大的学子走出去了以后,可能对我们的启示会更大一点,就是可能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边不会有这种感觉,就是觉得可能我就是一个人大的学生,然后我就每天按时上课,接受老师的教育,但是真的走出去以后你会发现你是人大的一个代表,你是人大精神的一个代表,是真的会有这种自豪感在身上的。 主持人:今天参与到我们节目当中来的除了我们演播室的三位和大洋彼岸的叶茂师兄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网友现在在聊天室里面热烈讨论。有人说他现在是人大在读的学生,还有人说人大确实是名校,所以各位网友如果你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或者您想要表达您的观点的话,也请及时把您的意见和对人大的理解留到我们留言板上,我们可能会把您的观点拿出来和我们几位一起交流。说到这里,我请李林介绍一下咱们人大的孔子文化月。 李林:其实孔子文化月是由人民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创办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本身可能是我们学校整个国学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活动组成部分。孔子文化活动月因为我对这个也不是太熟,据我了解已经举办好几届了,每届包括有诗经诵读,有文化展示,谈论非常多,而且曾经有时候会举办集体的,因为我们学校有孔子相,在孔子相前面有一种文化诵读仪式,就是诵读经典的仪式,这个仪式我估计不仅让大家对这个经典有更深的了解,其实更多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底蕴的传承,尤其我们学校最近国学院的组建,国学馆马上就要开设,而且今年暑假人民大学还组织了国学院的学生进行正式的游学,让他们到处去旅行,增强对祖国文化的体验。所以以孔子文化活动为主的在人民大学国学的文化成为一个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可能国学的底蕴和精神也一定会为人民大学自己的校魂和人民大学的精神增添很多新的内容。 主持人:周慧,人大设立国学院在学生中的反映是怎样的? 周慧:其实我们这届感触是比较深的,因为我们国学院是05年5月28号正式成立,我们是04年刚刚进入人民大学,其实国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是从我们这一级全校征集遴选出来的,当时名额是30名。其实作为国学来讲,虽然说整个是我们国家的精粹,但是作为在学生中来讲,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总会觉得这门学问会不会有一点冷门,或者是这个学问它可能还是,就是大家可能现在踏踏实实坐下来觉得饱读经书的感觉可能会没有了,但是相反,我们的教务处当时发了这个通知以后,就有很多很多同学去报名,包括像我们新闻专业当时就有一名同学他转去了国学院读书,其实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一点不理解,你新闻是一个多么好的专业啊,而且是人大的新闻,可能又是个热门,你好不容易进来了,干嘛要转到一个我们讲去坐冷板凳的这种感觉的,但后来我跟我的这个同学也有过交流,他觉得首先是在人大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然后接触国学这种可能你在其他学校都不一定能有的这样一个专业,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再有一个,人民大学包括像国学院是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包括背景,还有整个气氛的熏陶,包括他自己的性格可能也非常适合学这种史类的东西,所以他也是非常感兴趣,所以转到了国学院。所以我觉得在学生中大家对这个事情首先第一是理解,再一个,真的给喜欢、热爱这门专业的同学,真的喜欢热爱国学、国粹这种东西的同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跟平台。 主持人:所以有人可能一开始不理解他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专业,但是后来大家都理解他了。 周慧:对。 叶茂:对,我们康奈尔马上校长和教务长马上就要率代表团参加人大的校庆,我因为有教学任务不能亲自过来,但是他们对这个国学院也非常感兴趣,我前天还在跟我们教务长相当于是第一副校长了,他作为一个美国人也很感兴趣,因为美国人也涉及到振兴自己文化的问题,而且我还提到了包括百家讲坛出的书,他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所以说你作为一个中国学校的经验,可能也适用于美国学校,虽然美国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关于人文学科怎么振兴的问题他非常感兴趣,他还说一定要跟校长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主持人:叶茂,你觉得中西文化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呢? 叶茂:我个人的感觉反倒有点意思,我觉得现在国际化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我感觉中西文化最大的差异,现在说起来比较拗口,就是我们把它想得过大了,有些同学比如因为在国内教科书看到一些问题,西方人怎么样怎么样,跟我们有多大的不同,有的时候反倒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了,所以说就是基于我原来我的感受,其实文化的精髓都是相似的,你真正从深层次理解西方文化,你到美国只要稍做修整也同样可以游刃有余。我觉得现在好多同学很有意思,有些同学他很不适应,他把美国想的与中国文化差的太远,反倒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这是我的一些观察,可能不一定全面,但是很希望出国的同学仔细的思考,就是你在中国的一些优良的习惯其实到美国大多数也还是有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