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公益访谈:如何选择目标企业(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14:46   新浪考试

  主持人: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其实也是关于我们自己求职定位的问题,现在有个问题想请教两位老师。本来我想把网上一个调查数据显示一下,我们前几天做了大学生热点问题的调查,现在大学生存在这样的误区,既然老师们都要求我们进行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影响我定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我的家庭是农村还是城市,比如说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自己定位的时候或许就会不同。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觉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不管你家里面是城市还是乡村,你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我和你毕业的时候是一样的,都是某某大学的本科学生,还有学士学位。所以我们的人生规划应该是没有差别的,因为我们受教育程度是一样的。

  这边说得也有道理,因为确实有差异。这边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毕竟你受教育程度、背景、大学四年的积淀是相同的。究竟哪个说法,两位老师会更倾向一点呢?

  毛勇杰:家庭所在的位置也好还是学历层次也好,都应该把它看作是已经发生、已经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城市,是一流的学校还是二本的学校,还是独立学院学校的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当然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很多现实的情况会影响这方面,就像主持人刚才说的,可能一个企业有多种选择。但是实际上企业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职位、准备录用什么样的人,有些地方就很明显,我们经常能看到报道,招聘会上面硕士生不如本科生走俏。实际上从某个方面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企业在选人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清楚的,比如说有些企业是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他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个高职的学校。有些职位上面是需要做研发的,他对人才的需求可能层次就会要求更高一些。家庭背景也是一个影响的方面,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就遇到很真实的情况,一个学生找工作,她家是武汉的。我问她准备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对他都不重要,她说只要在武汉市一样,她是一个女生。这种情况可能很普遍,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这个公司对我今后的发展是有平台的,环境是有利于我的,这种公司就可以,别的条件都可以放弃。还有一种人可能追求一种平稳、安稳、一种大的环境很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比如类似于去国企,去比较大的企业。也有的人追求的是一种挑战、变化,每个人都不同。

  张蕾:两方都说的有一些道理,但都不是那么全面。我的个人看法是,实际上可能上大学之初、入学之初,毛老师这边有一个刊物,叫《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他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到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差别,这个差别实际上就跟每一个人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他的努力和他工作学习的方向是有关系的,最初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性格各方面的情况,还有一个个人的自我认识程度、职业生涯的设计等等会再就业的时候产生一个差异,会导致每个人找到的企业最终跟自己的想象之间有一定的差别。

  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一般我们在大学一年级做一些指导,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思考我想干什么。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具体的比如想做技术型的还是想做创新型的,是想做休闲型还是做安逸型的,这些类型都是不一样的。针对自己想做什么,在大学四年中要做一下规划,到大四的时候,根据个人这几年努力的情况确定我能做什么。确定了之后,跟目标企业选择如何对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地域的问题或者是出生的城市还是农村等等问题而不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主持人:两位老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大学生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肯定要分一个最高目标和一个最低目标。最高目标实际上就是理想状态,我一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我的条件跟其它所有的竞争者都是一样的,就能找到工作,这是他们的最高目标。而最低目标是要综合考虑,我的家庭因素、地域因素,因为我要考虑是不是回家,还是留在学校当地,于是它就是我的最低目标。大学生只要在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之间,只要选择一个中间目标,就是他们能够接受的目标。

  毛勇杰:这在我们就业指导的过程当中可能讨论到关于职业价值观的问题。我们谈到最高目标,可能方方面面,地域、收入、工作的环境、自己的升迁、发展都能够解决。为什么说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环境的了解比较缺乏呢?我们做一个测试的时候,很快能够澄清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会经常用一些简单的测试,在沙滩上行走有若干件东西,现在带不了了,你要扔掉一件,会选择扔掉一样。再走几步,再扔掉一段。还有是在海上遇险,一个皮筏,只能坐几个人,会选择谁下去。这是探讨价值观的问题,这个人到底最核心的,有些人在地域上面,这是底线,不管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留在这个地方,考虑的是这个。还有的人,选择是今后的平台,今后要有大的一种发展。所以,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会在这样一个求职的过程当中慢慢显现出来、凸现出来,我的最低要求是达到什么样。当然在最低目标之前,再往前能够延展,可能满意度会更高一些。

  主持人:刚才听两位老师都在介绍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硕士生找工作不如本科,但是也有报道,现在本科生找工作不如专科,就会有很多学生觉得我深造还有意义吗?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其实又有人确确实实感觉到专科生找工作实际上不如本科生,本科生找工作也不如硕士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

  毛勇杰:这可能是某种错位的现象,可能在某个层面上专科生是很火爆的,可能媒体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报道、渲染,让人家感觉到专科生或者是高职的学生的工作是非常好找的。确实很多这种高职的学校、技能培养的学生有很大市场,市场对他们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好找工作,我们把它比喻为各有各的

蛋糕去切,研究生就切研究生的蛋糕,本科生就切本科生的蛋糕,当然也有串的,能力比较强的本科生挖研究生的蛋糕,也有能力弱一下的研究生切本科生的蛋糕。但是总体来看大的趋势还是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或者是特别大的变化,在某个局部上可能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

  张蕾: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我还是感觉研究生的就业还是好于本科生,本科生的就业还要好于高职或者是专科的学生,还是大趋势。只不过可能在媒体宣传上有一些引导。

  主持人:是不是这样?因为本科生太多了,所以媒体就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然后发现极个别的大学生找工作还不错,比研究生好。然后研究生这个群体又太特殊了,又是属于上面有博士,下面有本科,比较尴尬。比如现在进高校,硕士生基本上考虑很少,考虑博士。硕士读到中间,一般的企业本科生就能做,如果去高校,你还不行,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所以大家就有这种感觉。

  毛勇杰:另外,媒体对这个事情可能有意去挖掘,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本科生比专科生好找工作,大家可能认为很正常。但是突然中发现本科生比较火爆的时候,看到某个研究生找工作好像特别困难,就刻意地渲染一下,然后给大家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本科生找工作不如专科生,不尽然。当然在某个局部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总体而言不至于到那种程度。

  主持人:就跟

股票一样可能会有下挫的阶段,但实际上总体还是上扬的。

  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其实和大家聊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东西,包括人生的定位,包括你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两位老师给出了非常好的见解,希望我们今天的聊天,大家也能够好好地进行反思。今天是我们整个系列访谈的最后一期,也是给我们大家提供了最多信息的一期。

  就业访谈今天就不是这样结束了,新浪会继续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而且在后面的日子当中也会跟其它媒体联动,一起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的聊天,也希望在线有能够全程关注我们的聊天。同时也感谢我们的两位老师光临我们的嘉宾聊天室和大家进行交流。谢谢大家,感谢每一位关心我们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真诚地谢谢大家。

  本次聊天到这里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

  张蕾:谢谢主持人。

  毛勇杰:谢谢主持人。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