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终结教育资源地方化需要制度性安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0:19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高校将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区生源的学生。(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是一个长期受争议的问题,一些重点高校在招生时向本地生源倾斜,导致其他重点高校较少的省份的考生进入重点高校就读的难度加大。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连续3年参加全国人大时都提出议案:高招计划应该公平,“全国重点大学”不能沦为地方大学。但现实中的情况是,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相反,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强化。

  因此,上海市明确提出“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区生源的学生”,是一种自觉主动的努力,不乏积极意义。

  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实质就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反映。教育资源是现代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国家有责任和义务调整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做到公平、合理,让各个地区的不同子女都能在同样的起点上竞争,分享教育的成果,尤其是分享名牌高校这样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尤其是上名牌高校的机会更是有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人有资格享有高等教育呢?历史表明,能力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首要条件。但现实当中,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的情况却很普遍,外地生源考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牌高校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不仅是社会机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它可以纠正已形成的社会不平等,使处于劣势的群体的子弟有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但是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时,却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度,有悖于教育公平理念。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首先体现的应该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包括入学机会平等、接受教育的条件平等、学习成功的机会平等。其中,入学机会平等是关键。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财力有限、教育经费困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保证这种平等显得更为重要。

  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表明现行的高校录取制度存在事实上的就学机会不平等,实质上是存在教育特权。实质上,教育公平最先应该顾及的是边远、贫困、教育基础欠发达的地区,而非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教育平等权的部分落空,招生名额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影响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能否公平地分享公共资源,决定着人们能否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教育资源作为处在公共领域的共享资源,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其使用的不公平会强化社会发展中的居民受教育地位的不平等。

  当下,教育资源分享中的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结果,但其制度成本的承担者大多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弱势群体。因此,在期待教育资源地方化的终结的同时,更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用明确的制度终结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作者:朱四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