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大少年班30年:少年班是不是拔苗助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1:21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3月19日电(记者代群、熊润频) 中国科大“少年班”从创立伊始,就不断遭受质疑,30年过去了,争论和质疑之声仍未平息。 30年少年班争论中最著名的是:让智力超常、但心智不够成熟的少年集中起来进行大学教育,会不会是“拔苗助长”,不利于人才成长? 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教授说,批量选拔智力超常少年,将他们集中在一个班级进行系统、严格的大学教育,科大少年班的培养模式,不仅不是“拔苗助长”,反而是对“好苗子”的一种保护。 从招生模式来看,科大少年班采取全国初试和学校复试相结合的招生体制,以综合能力来对人才进行科学甄别和筛选,确保进入少年班的学生适合这种培养模式。“在招生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高考环节中考得很好,但是在复试阶段不一定能通过。像去年,有一个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复试成绩差距很大,通过与家长、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个学生为了考取少年班专门花费大量时间为高考作准备。这种‘应试’型的学生不是人才吗?当然是人才,但是,这种人才不是少年班的培养目标。”陈卿说。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基础条件不够,少年班也会“忍痛割爱”。中国科大少年班直属党支部书记,长期担任少年班班主任的叶国华对86级少年班学生蔡震雷印象深刻。“小孩很聪明,在1985年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就来报考少年班,高考成绩勉强通过了,但是经过考察,我们还是建议他再回去读一年高中,到高二再来报考。因为他高中基础还不够,如果勉强录取进入少年班,很可能会跟不上。我们正是从保护人才角度出发,虽然爱才,但是绝不拔苗助长。”叶国华说。 其次,在培养模式上,科大少年班采取个性化、因材施教与宽口径通识教育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更符合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成才规律。 据介绍,少年班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用一到两年时间打好基础,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优势,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和专业。同时,少年班在全国最早实施“学导制”,聘请院士、资深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等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少年班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使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更有可能按照个人的学业进展和专业兴趣来开展学习和研究,并把科研实践、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为早慧少年提供“吃得饱、吃得好”的平台。 “从少年班这30年成果来看,成才的毕业生是绝大多数,除了科技精英之外,更多人分布在IT、金融、制造、媒体、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并且相当部分人有所建树。这正说明了,少年班模式充分尊重和挖掘出了不同人才的不同潜能,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陈卿说。 陈卿认为,少年班不是完美教育,少年班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符合培养目标;但不能因为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少数、极端的个案,就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成果。作为一种探索,少年班在办学历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失误,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同时,在少年班30年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因自控能力差、贪玩而学业困难,或有品行不端行为和心理问题等原因,而被劝退学或转至适合的专业或班级的现象。陈卿说:“这一现象并非少年班所独有,普通大学班级中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这些与个人性格、个人选择有关。少年班只是为这些早慧少年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知识、发挥所长的平台,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多方面的,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少年班并不能提供所有东西、解决所有问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