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进课堂不考试的京剧如何落地生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6:15   红网

  在各界的吵吵闹闹中,京剧进学校的事在北京算是定下格调了。19日,北京市教委召开了北京市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全市有22所中小学成为首批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单位(详见3月19日《北京晚报》)。

  然而,笔者很是怀疑,京剧进课堂了却是不要求学生考试,那京剧能否落地生根,会不会成为一个学京剧的海市蜃楼呢?

  且先来看看北京市教委对京剧进课堂的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音乐课程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不在中小学另外增加一门课程,也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也不进行考试,更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任何负担。试问这样的规定,中小学生如何会对此产生兴趣,在一个应试教育局面无法根本扭转的当下,京剧又如何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去?

  我不是要来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是要来怀疑教师的传授能力,而是这样一个规定,是不是设置得合理。在一个并不是很合理的教育体制之下,京剧这样悄然进入课本是否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不成为一种形式,不是一个过场,教师不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是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传授到学生的知识海洋中。

  做过学生的可能都知道,不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列的内容,老师是不会教的,即使教也不会用心学,即便是像数学、语文这样重要的课程,又何尝能逃过如此命运,就更别说一门音乐课了。当然,不排除一些想学而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自学,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校外请老师学。

  但是,这个规定中有一个更为明显的弊病是,京剧进课堂的要求只是在北京的部分中小学,不是所有的中小学。这个制度设计一是让人觉得有歧视的嫌疑,重视一部分,忽视另一部分,以致形成想学京剧的学生学不上,不想学的学生却得学的新教育“负担”。二是从客观上来说,这样的规定难以形成真正学京剧的气候。媒体炒作是媒体炒作,真正要让学生把京剧艺术学进去还得在校园里有气候、有环境。

  笔者以为,与其这样浪费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地要弘扬京剧文化,不如在每所中小学设立一个京剧特长班,像体育特长班、舞蹈特长班那样。让那些真正喜爱京剧的学生在中学的某个阶段聚集在一起学习,并成为弘扬我国京剧艺术的真正使者。这样既能解决爱好京剧的学生的渴,又不给不爱好京剧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作者:肖隆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