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人的创造性、品质和教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3:43   新浪教育

  当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还比较薄,支持条件还不够,我们的教育往往还做不到那么精细,我们的很多老师们现在的培养培训过程也还没有做到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的教育还往往不能够成为善待每个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但是,我们相信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一定应该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为中心,则应当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不能有助于开发创造力,那将是对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和我们所希望的民族复兴是一个最严重的障碍。

  创造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创造力的产品是多样的。创造性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尤其是他们在人格特征、情感表达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不同。因此为什么说校外教育非常重要呢?因为在现行的学校里,虽然我们不断的说,每个人的智力性相不同,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但是我们正规化的教育很难适应不同的孩子。而社会教育则有这样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有多样化的教育和教育方式适应他们,使他们来自生命多样性的不同创造特征、创造潜能能够得以表达。其实,表达和不表达是至为关键的,其实与生俱来的有很多创造潜能,如果它的表达机会多,表达的方式适当,它就越来越显性化,越来越得到强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教师、涉外机构的教师们,还有家长、社会,我们都需要有包容之心、宽爱之心、宽容和忍耐之心,这也就是“大爱”之心。如果我们不忍耐、不宽容就不会有爱因斯坦,不忍耐、不宽容也不会有琼瑶、三毛等各类作家、各类艺术家,都需要这种大爱之心。

  现在应试模式的教育,不把它叫“应试教育”,因为我不希望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对立,因为其实素质教育也包含着对知识学习的认知能力、对知识掌握、测试应对的能力,但我们说的是用应试的模式取得分数,用应试的模式取得升学这些显性的标准。应试模式的教育是很有杀伤力的,首先是扼杀人的创造力。六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指出:“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首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我们可能看到,很多孩子在高考之后的第二天就烧书,我自己的孩子在十几年前高考完之后,把所有的书都卖掉了,结果把很多小时候给他留的资料都卖掉了,他说他仇恨学校。当然,还有很多孩子把书都烧了。我想这样一种态度是不可能持续维持一个人永久的保持对学习的强烈的热爱、强烈的兴趣,强烈的热爱兴趣是一种态度,态度不是一时造成的,态度是日积月累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断的朝着某个方向积累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强调尤其对学生要进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首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等等。我想今天陶行知先生的这些看法仍然新鲜。

  现在尚未得到扭转的应试模式教育扼杀人的创造力,它表现为:在学习内容上,以考定学,考什么、学什么;以考定学,大大限制了青少年学习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扼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导致知识面狭小,最多充其量是知识面应付考试,同时它的人文和社会经验是极为贫乏的。所以,国外有专家跟我们讨论的时候,他们研究认为,中国现在最近几年成长的青少年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经验、能力,明显的欠缺于或者是差于、弱于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可担忧的事情,在训练目标上,我们过分地追求标准答案,过分地训练求同思维、阻碍求异思维、批判思维以及想象力的伸展,求异、批判、想象力没有机会得到伸展和发挥。其实知识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重视符号的、用文字表达的那些描述性的、分析性的、命题性的知识。这是学校教育之长、之优势,但是我们学校教育往往忽略技能性知识、更忽略感受性知识、忽略生存性知识。而后面这几类知识,如果说前台是符号性的知识、可以明确表达的知识,那么后面几类知识是背后的仓库里的知识,后援部队的知识、仓库的知识要及时在前进中调出来援助明确知识和符号知识,那一部分是非常之大的,前台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后面的东西如果不丰富,何以支持一个人又明确表达的知识,用符号可以显现,用文字可以表达的知识?当然会显得捉襟见肘,当然会显得很干枯、很贫乏。前者往往抽象的、非个人的,符号性的知识是大家共同的学,是一个非个人的,是通识性的知识。而后面的知识,往往可以支持一个人飞起来。因此,如果不能练习情境学习,又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那么在课堂里学的知识将是惰性的知识,哲学家怀特海称之为“惰性的知识”。如果惰性的知识积累太多,那就会越学越蠢,越学越笨。而且课堂里学的比较多的是学科化、分割性质的知识,学生会因此而缺乏整体的思维习惯和面对真实的一个整体性的情境来应对的能力。当然,现在的睡眠不足,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压力过大,显然是不能够为人的创造提供健全的身心机制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