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人的创造性、品质和教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3:43   新浪教育

  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也无法使智力性向特殊的人受到公正对待,更无法让他们脱颖而出。所以在学校里造就的一批所谓的差生,他们到社会中可能非常聪明、非常能干、非常活跃,过重的课业负担,消解人的求职欲望,挤压人的心灵空间,钝化人的思维和情趣。总之,现行的“应试模式”的教育将学生生活仅仅是看作是升学和竞争的阶梯,教育旨在发展人的德性与创造精神的崇高目的大大失落。

  中小学校有效而有活力的教学依然是培养学生创造品质的基本场所,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废除学校,中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培养创造品质的基本场所,它需要有活力,又有效力的教与学的支撑。什么是有效力又有活力的教与学呢?今天,我们要用新的、复杂的认识方式理解教学和教育活动的本性。教学和教育活动,既包含着它的规律、它的秩序和它的组织,又包含着它的多样性、无序性、随机性,对于前者,我们需要一定的统一化标准,齐一化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纪律、严谨,需要规章制度,没有这些,我们学校的教育,包括我们的课外教育,如果没有一些标准、没有一些纪律,当然没有办法使结构化的教学有很好的效率。但同时因为有后者这样的特性,它就需要宽松、容忍,需要批判、需要畅想,需要放松、需要自由、需要任性。所以大家到美国硅谷科学城去看,有一些科学家想东西,不坐在桌子边,就在地上趴着,在放松的时候,在身体任何形态下进行创造。包括身体动觉本身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器官。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把学习理解为明确知识学习与非明确知识学习反复循环与转换的过程,把学习理解为像怀特海所表述的,浪漫学习方式、精确学习方式与综合学习方式交替使用。三个方式交替使用,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方式占主要方面,比如在儿童时代浪漫学习会更多,在高中阶段,它的精确学习方式会更多。因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是分科教学,学习掌握精确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从小,尤其是到了大学以后,他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更多培养综合学习的方式。就眼下的中小学教学状况而言,更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就是从比较单一的讲习式、传递式的教学方式转向更多的讨论式、质疑式、动手实验等方式,转向问题为本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山东“读朗口”学校主要是学生自己学、自己活动为主,著名的“杨思”中学也是先学后教,学生能自己学的,老师不教,而且限定了老师一堂课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的课堂讲习,但是这又是一个因人而宜、因生源环境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我去俄罗斯考察的时候,尽管他们的“达维多夫”数学教育实验在60年代就开始起来,现在在国际享有盛誉。但就在“达维多夫”数学教育实验的发源地,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用这样一种方法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是适应于学习比较快的孩子,而且非常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很好的情感的应对和合作,如果老师没有这样的敏感性,如果学生更适应于前面知识学好,再加上后面的知识完成知识集合的话,对后者可能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因此用哪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它需要根据我们的生源和师源的情况采用。当然过去的传统方式中,探究式、问题式、自学和合作都不够,所以这是我们主要倡导的方向。

  就教学目标而言,我认为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展开了,孩子们是否有学习兴趣和好奇、学习的愿望与热情怎么样,学习过程是否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要考虑人的持续发展,如果说前面几年还是很短的时间,将来他要活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也很正常。持续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意志方面的品质,这些东西如果在早期的教育里面,前面的基础教育都已经消解了,那你怎么看你的基础教育的功效呢?我们还要看是否吸引人,趋向有道德性、有审美情趣的价值方向,因为维持一个人长远发展还包括他道德方面、审美方面的条件。

  为什么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的科技活动会有助于创造品质的培养?是因为科学活动内在就具有雁阵和发现的认识能力。几个世纪以来,科学认知只是证明了它的检验和发现的能力比其他任何认识方式更踊跃一些。但科技活动也只有在通过逻辑、想象和动手活动实现了检验与发现的认知功能,并且由此发展出学习者更大的好奇心、更强的质疑能力和更加不懈的追问和求知,这种科技活动才必然地促进人的创造品质,才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的社会教育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表扬,只是为了给学校争块牌子做这个事情,如果不能持续性的保持这种内在的品质、激发内在的品质,那么科技活动也是和我们的教育宗旨是相悖的。

  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提供学习、创造的场景性、情境性条件,为什么场景条件和情境条件非常重要呢?我们每个人都有经验,我们常常离开学校、离开学习活动之后,我们记住的不是知识本身,是特定的场所。因此我今天会记住的可能是北大讲堂,可能更胜于记住我今天做什么事情。所以场景性的条件、情境性的条件是强化人的活动经历,促使这样的试件变成激动人心和甜美的高峰体验,如何长久地保持他的记忆?很多知识的记忆是很快会消减和退到后台的。所以最重要的情绪事件是能够留下情绪记忆,能够长时间保留,因为重要感、满足感和充实感,是比任何其他一切都重要的创造性动机。人有没有重要感,自己是否感到很重要,自己是否能满足、是否能充实,这种情感是比任何条件都重要的情感动机。由情绪激起的,个人所获得的“意义感”是鼓励支撑创造劳动的重要力量源泉。如果没有这种力量源泉,不可能支持一个人长久做一个挺艰苦,可能一时又没有什么好处的事情。不靠这种动机支持,是无法坚持下去。如果我们只靠奖金,只靠外在的表演是无法持续。

  个体的创造活动的价值目标、服务方向、审美意趣方面又不是价值中立的,当我们不断地谈谁有创造力,而且还谈这个创造是为谁服务的?为什么社会、为什么国家、为什么人服务的时候,那当然创造品质的道德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我想说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延展与融通。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社会教育的职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加强,尤其是今天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今天这样一个到处都有学习资源,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学习。我昨天参加北师大数科院与惠普公司的一个合作,惠普他们发现他们研究的一种轻便可携带的计算器,带着这个很小型的计算机都已经是第四代计算器,把它叫做电脑式的计算器,可以把图形、符号的运算随时随地做,孩子在走路中也可以算,任何时候都是课堂,用这种计算机可以学“看得见的数学”,把数学变成看得见的数学。我昨天在会场讲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数学成为孩子三四年级孩子分化、初一初二孩子分化很重要的一个学科,如果我们能够把数学学科使孩子觉得学习有趣,能够学会适应、学会学好,那么我们将能够挽救多少孩子不成为所谓的差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今天这个开放的社会,学习资源这么多、学习手段这么多,我们还想仅仅说孩子的学习主要在学校,那简直是的确十分封闭、僵化的一个思想。因此将来社会教育这块的时间、空间和能量,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地彰显出来。如果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占据人生学习的某个阶段的话,社会教育则贯穿着从乳幼儿期到青年期、成年期质直老年期的每个时期。所以社会教育机构可以做的太大了,可以做现在学生课外的工作一直做到老年,它所包含的领域范围是非常广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