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援助:灾难让我们的心更强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17:35   中国青年报

  汶川大地震后,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纷纷赶赴灾区,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辅导、培训,帮助灾区学生及群众进行心理调适。本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并约请专家撰文,介绍他们所做的心理援助工作及在一线的感受,同时也引发我们思考,如何从灾难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给学生·心理辅导

  灾难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关键是我们能从灾难中学习到什么。

  学生们从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

  从灾难中寻找正向资源

  ——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教授樊富珉

  -本报记者 黄文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富珉,对地处成都的一所大学12名家在灾区及灾后忧虑的学生作了团体辅导。樊富珉教授强烈的感觉是心疼、感动和欣慰。

  地震发生后的十多天中,这些学生的普遍感受是伤心、痛苦、焦虑、恐惧、内疚、自责,有几位同学仍处于震惊、麻木状态,尤其是来自受灾严重的北川、什邡的学生心理压力最大。一直在顺利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突然遭遇生离死别,有的失去了家人,有的失去同学或朋友。几位毕业于北川中学的同学得知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遇难,许多学弟学妹被废墟掩埋,非常悲痛。有的人灾后无法联系到家人,在担心焦虑中度日如年,有的人直接回到北川等灾害严重的家乡去找寻亲人。

  樊老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熬过灾难发生后的日子。

  一些学生回家乡陪伴受伤的亲人,参加救援工作和志愿者服务。其中一名叫李政的同学救人过程中右手还受了伤。留在学校的学生得到辅导员的陪伴和关心,积极为家乡救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自北川的同学上网搜索保存北川震前的照片资料的同时开始设计新北川,他们想为建设新北川作出贡献。大部分同学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以往对父母所做的一切觉得理所当然。一位来自什邡的男生平时对父母的唠叨非常反感,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地震发生后有几天联系不上家人万分焦急,到处寻找父母。当接到父母报平安的电话时顿觉无比幸福,觉得能听父母的唠叨是一种享受。经过分享,每一个人都看到自己应对灾难的能量和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同时,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应对方法。

  接着,樊老师邀请同学们手拉手闭上眼睛,用放松的方法舒缓压力和负面的情绪,感受我们同在的支持和力量。

  在谈到从灾难中可以学到些什么,同学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珍惜”,从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

  有一位同学说通过这次灾难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几位来自灾区的同学特别提到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自己手臂受伤却全然不顾,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支援灾区,对国家、对政府更有信心了。

  “灾难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关键是我们能从灾难中学习到什么,怎样从灾难中寻找正向资源。”樊富珉说。灾难使人痛苦,也使人成长。灾难对同学们的人生观是一次洗礼与重整。有两位北川中学毕业的羌族同学原来打算毕业后到大公司工作或者深造。在辅导的过程中他们提出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表示毕业后要回到家乡,重建北川中学,保护受损的本民族文化。一位女同学坚定地说:“灾难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首先我要做一个好人,有情有爱的人;做一个富有的人,精神上富有的人;做一个有能力的人,有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帮助别人。”

  原本彼此不太熟悉的学生们在辅导中互相认识,团体辅导使他们建立起一个新的支持网络,可以倾诉心声,即便辅导结束了,他们仍可互相支持、关爱和帮助。辅导给参与的同学以表达自己感受和经验的机会,可以学习面对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辅导也给了学生们展现自己智慧的机会,每个人从与别人的分享中学习灾难应对方法,自己的做法也可以被别人借鉴。智慧的细流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大家重新对未来建立起信心和希望。

  樊富珉认为,团体辅导是大范围灾害发生后危机干预和心理重建的有效方式。团体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提供了解、接纳、释放情绪的渠道。灾难过后人最需要的不孤单、被理解、支持、陪伴、安全感、归属感等,都可从团体中获得。在辅导的过程中成员可以学会处理情绪、调节情绪,挖掘自身资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灾后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数量很大,而掌握此项技术的教师人数有限,因此组织专家培训更多的辅导教师是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