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当上了“村官”,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根据一项最新的问卷调查,也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反映,自己从事的工作显得太琐碎,没有找到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
现在,一些“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多承担送文件、接电话或打印材料的工作。应该说,这些工作也是目前村里需要有人来做的,而且也的确能发挥大学生的一技之长,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农村工作情况。但笔者认为,既然培养的是“村官”,就不能仅仅做这些琐碎的文案工作,只有全面融入到农村社会生活,才能提高他们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许多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带领农民走致富和增收之路,希望他们为村里的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而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光会打打字、写写文章。
笔者建议,要多给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压担子”:既要学会做琐碎的文案工作,更要手中有“权”承担实际工作。比如,参与谋划村级经济发展,接待群众信访,调解村民纠纷,做民政慈善工作,等等。只有这样,经过几年的锻炼后,“大学生村官”才能真正“成材”,成为一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掌握基本的农村工作方法、能带领村民致富的合格“村官”。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村官”,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除了在待遇和保障上关心外,最根本的还是使他们觉得在事业上有“奔头”,觉得在农村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当然,农村干部的锻炼和成长,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相关部门和村级组织来说,“大学生村官”能引得进、稳得住还不够,更应该在培养好、发挥好方面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