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棒喝:教育部反思大学扩招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 15:42   东方早报

  作者:熊丙奇

  据中新网报道,10月9日上午,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扩招了48%)太急促,引发另一些问题接踵而来,包括: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等。据悉,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

  近年来,社会舆论在分析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下降,以及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产业化办学行为时,都指出扩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教育部门此前一直认为,不能将扩招与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现在,教育部门对扩招问题的反思,显示出对过去改革成败得失进行客观分析的务实态度。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来说,从扩招中可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如何推进教育科学民主决策。

  在笔者看来,当初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的扩招建议本身并没有错误--他本人至今也仍然坚信建议没有错,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以个人身份向中央寄的一封信中,汤敏先生大致陈述了5个理由支持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于是酝酿增加高校收费;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汤敏先生也因此被不少人称为“扩招之父”。

  这5条理由中,真正与教育相关(教育条件、教育承受能力)的理由,只有第四条,其他的都是经济的、社会的、政治方面的理由,就是这第四条,其实也值得商榷。但问题不在于汤敏先生的建议,每个研究者都有建议的权利,而在于对于研究者的建议,政府该采取怎样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以符合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令汤敏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建议有部分很快得到采纳,而且推进速度更快,汤先生的建议是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而有部分却没有得到采纳和及时推行,比如,关于助学政策的配合,以及教育改革的与时俱进。

  招生、培养、就业,在教育中是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有怎样的培养能力招收多少学生,根据社会需要适当调整学校的培养定位与具体结构与数量,这是办学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发展教育不能为了数字规模,或者为了诸多非教育目的,而置教育规律于不顾,这样的教育发展必然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

  过去的教育改革都是由行政主导,然而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应该有广泛调查、听取意见、形成建议、充分讨论、审议的民主程序,如果没有这样的程序,仅靠行政决策,必然会因为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而在推行之中出现各种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扩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