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三十年教育人物之朱小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 16:46   新浪教育

朱小蔓(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朱小蔓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学习经历与研究方向:南京市第九中学(1960-1966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1973年)、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硕士(1985-198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1989-1992年)、俄联邦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访问学者(1992-1993年)。专业方向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等。

  主要研究成果:个人专著《情感教育论纲》(199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著作《反思与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1997年)》,获教育部师范司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2000年),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与梅仲荪合作,1998年)和论文《情感教育的意识与机制》(独立,1997年)分别获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独生子女家庭素质教育》丛书(1997年)获江苏省政府“五个一工程奖”。

  研究与教学工作:1992年以来,主持《教育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德育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中学情感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的研究》、《各级各类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研究》、《新三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发表论文130篇、个人专著和主编专著20余部。

  1995年以来,担任博士生导师,为博士生开设《教育哲学专题研究》、《道德与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育实践的哲学思考》《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2001年以来,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迄今共独立指导硕士生5人、博士生18人、博士后9人、国内访问学者9人。

  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福冈县立大学合作,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日本文部省项目《社会变迁与中国苏南、苏北教育模式》;与英国沃里克大学教育研究所合作,研究情感教育;与香港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合作,研究公民教育;2004年以来,作为中方主持人,与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合作,完成《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研究,成为中俄“国家年”献礼作品,以中、俄文分别在两国出版。多年来,应邀分别在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美国、保加利亚、英国、瑞典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主要学术兼职、社会兼职及荣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一级学科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德育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德育学博士点导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受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受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受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受聘);担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4月,经俄罗斯联邦教科院院士大会公开投票选举为外籍院士。

  行政工作经历: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1996-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1994-1996年);南京铁道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政教处负责人(1978-1985年)、(1988-1989年);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政工组宣传小组组长(1973-1978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