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28日晚上6点40分左右,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一个学生手持菜刀,冲入教室,将他的老师、法学院教授程春明砍倒,程教授随后不治身亡。学生杀死老师的事情,仅10月份,已发生多起。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
一个灵魂真的很脆弱,外力稍稍一击,便会扭曲成让世人不认识的面目。这些学生此前都是好学生、乖孩子,只是那一刻,变成了杀人的恶魔。事后,在我们看来,那些冤屈、耻辱很小,可在当时的他们看来,那是深仇大恨。可以想见,此次大学生手刃老师的原因,最终披露出来后,也不免会让我们唏嘘。
学生杀老师,青年杀警察,都是一些小冤屈。他们这样做,不排除个人性格上的因素,但是,笔者以为,这和我们不懂得另一种教育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大多是在好人和坏人、敌人和我们这一二元对立的思维下展开,鲜有人将我们的思维引向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站在灵魂面前打量自己和旁人的生命。相反,我们接受最多的是,“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过,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也就是说,我们崇拜的是理想、法律、制度等工具理性,而忽略了个体的生命教育。
学者刘小枫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一文中呼吁,我们应该学会怕和爱的生活。在笔者看来,便是对个体的生命教育。他指出,爱,谁也会,但是许多人不会“怕”。这里的怕,不是指对某一具体对象和处境的畏惧心理,也不是指面临虚无的畏惧心理,而是羞涩和虔敬。懂得羞涩,懂得虔诚,说到底,就是懂得敬畏每一个生命。
2007年4月20日,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为枪杀案下的亡灵举行的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次日,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的悼念碑是33块,在守夜仪式上,学生和牧师点燃了33根蜡烛,为33个生命祈祷。而我们知道,第33个亡灵,就是这次枪杀案的凶手赵承熙。
那些逝者的同学和亲人并没有由恨生恨,而是把凶手赵承熙也看做是一个受害者,让他平等地和其他亡灵一样接受祈祷,实在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每个生命在彼岸的上帝面前是平等的,难道说,在此岸的人世间不应人人平等?每一个逝者都可接受祈祷,难道说,每一个生者不应得到敬畏?
当中国政法大学的这名学生持刀砍向他的老师的时候,我相信,他是一个恶魔。而此刻,我希望有一种温暖能陪伴他,要知道,现在,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他以及其余学生,甚至杨佳身上,应看到人性的复杂,由此,学会羞涩和虔敬地面对每一个生命,学会用温暖和爱心感染每一个心灵,当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必修课。
祈祷每一个惊悸的灵魂在天堂里安息,祈愿每一个生者在人世间得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