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校措施:抢时间补习 发掘孩子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11:32   成都商报

  不少返乡学生见多识广,聪明并且好学,有自己的优点。“最多半学期,他们的成绩肯定上来。”  

  16日上午,第四节课临近尾声。何建忠示意,乔朗可以回去上课了。

  乔朗并不知道,针对他和其他几名随返新生的帮扶计划,已经迅速形成。每天放学后,何建忠将从托管时间中抢出二三十分钟,为他们专补落下的章节。

  狮马路小学开校首日就出台辅导计划,准备请老师、优等生,利用每天一个小时的托管时间,进行一对一帮扶,计划随教学进度随时调整。

  竹篙小学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老师、器材和书籍,密切关注返乡孩子的心理问题。高板小学则试图多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在广泛交流中快乐成长……

  相处几天后,老师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群返乡孩子。

  “许多随返学生见多识广,聪明好学,有明显的优点。”一名老师表示,比如韩磊,可以发很标准的“What's your name”、“pencil”。去年在扬州度过的竹篙小学学生沈芬,能歌善舞,梦想做一名演员,曾经获得征文大赛二等奖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最多半学期,他们的成绩肯定能上来。”狮马路小学的教导主任周洁满怀信心。该校几乎每期都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几份往学期的文档显示,几名在第一学期还处在60~70分区间的同学,第二学期就都上80分了。

  深怀感恩之意的沈芬,写下了一篇散文《我的学校,我的家》。她被老师们视为写作功夫在同龄人中非常突出的孩子。有一次,她的东西掉了后,老师和同学想方设法帮她找了回来。“我有难题,老师同学都会想办法帮助。”她饱含深情地写道,“我回来后,重新找回了自信,学校里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家长反省

  不再迁徙 不再让孩子学业支离破碎

  “我哪里也不去了。”乔朗的父亲准备一直留在成都,直到让孩子读完初中。   

  18日下午4时许,其他同学放学回家后,乔朗打开数学书。老师正准备为他和其他几人“开小灶”。

  乔朗的父亲这时刚好从龙舟路挤上一辆公交车。他的心情不错,刚谈了一笔大单,为某企业做户外广告。 

  在狮马路小学,李强兄妹也留下来,准备补课。“估计要半个小时才回来。”望了一眼巷口,他们的母亲把视线迅速收回菜摊,伸手招揽顾客,“没削皮的土豆一块五一斤,削了皮的一块八。”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乔朗的父母作为四川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远赴沿海打工。两年前,他们把孩子接去,安顿在广州一所民办学校,“离孩子近一些,方便照顾”。

  因为收入不佳,次年,他们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深圳一家鞋厂碰运气。但新工作仅仅维持了几个月的繁荣。去年岁末,他们决计返乡。

  从内江、广州到深圳,再辗转成都,不断的迁徙,乔朗的学业因此支离破碎。

  李强兄妹的父母原本在正通街附近卖菜。几年前,他们把孩子从家乡转入狮马路小学。夫妻俩去浙江打工时,李强兄妹也随之转学。谁知去年工厂陷入萧条,挣不到多少钱。夫妻俩只得回来继续卖菜。兄妹俩也重回母校。

  “家长们都得反省,老是跑来跑去,对孩子的教育不利。”乔朗的父亲开始反思。在他对面,乔朗趴在桌上,鼻子几乎贴着课本。带着柔和的眼神,父亲伸手轻轻敲打了孩子一下。以前放学后,乔朗丢下书包就去玩,现在总是一声不吭地做作业。这让父亲看到了改变和希望。

  “我哪里也不去了。”乔朗的父亲准备一直留在成都,直到让孩子读完初中。

  (文中所涉未成年人,均为化名)(记者:辜波 实习生 唐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农民工 子女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