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第二,教理财,更要培养领袖的素质
女儿如今才8岁,在学校表现不错,跳芭蕾很有天分,弹钢琴至少算是用功,但目前实在看不出日后能成就什么。不过,如果拿《华尔街日报》等等媒体上讲的成功者的素质对照一下,她似乎什么都有:她非常能够推迟欲望的满足,甚至在饮食上都非常注意;她很有未来的规划,连上大学的事情都在考虑,也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她对钱计算得很精细,从来不乱花;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到了哪里都高高兴兴,非常自信,也能和人相处得很好。她更懂得友爱,帮助他人的意识和公平的概念非常强。总之,她有多大智商我不敢说,但至少在品性上实在没有什么可挑的。父母看自己的女儿当然不会客观。不过我还是可以大胆地说,至少到现在为止,她已经有了个小小的成功的人生。
教孩子理财,当然是希望她成功。但是,我需要提醒家长:理财并不是要当财迷,不是让孩子只想着自己;而是要通过理财认识世界、培养好的价值观念。毕竟,我们社会的运行要有一个“经济基础”。孩子学理财,也是认识社会的这个“基础”的手段。
我们夫妇一个读历史、一个读文学,都属于那种最不实际的“傻博士”。教育孩子自然也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格调。比如,女儿课外的主要时间,都是用于学习钢琴和芭蕾,全无专门的财经方面的熏陶。但是,因为平时注意上述理财的生活小节,她在财政方面已经相当成熟。这时我们注意的,则是把她对自己的小账户的兴趣引发到对整个社会的兴趣。下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女儿7岁半时,已经能读不少东西。一天上厕所时,她捡起一本《新闻周刊》,封面是一个中年男子穿着条游泳裤,悠然自得地漂在游泳池的水面上,显得十分健康。上面的标题是:“这位男士要在过去就已经死了,但现在不同了。”(This man was dead, but not any more。) 女儿马上问:
“爸爸,这是什么意义?怎么他已经死了,现在又不死了?”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那是一篇讲医疗技术进步的封面故事。我解释说:“这个人有心脏病。要在过去,他就死了。但是,现在医疗技术进步,他通过复杂的心脏手术,不仅能够活下来,还可以像一般人一样游泳。可见那些医生是多么了不起!”
我本来想这也许是激发她对医学兴趣的机会。没想到她沉吟半晌,突然问:“谁来为这些埋单?”(Who is going to pay for this?)
我一下子笑起来,马上和她解释:“他一定有医疗保险。他的保险公司会给他付。”
“那么你有医疗保险吗?”她马上表现出很关心我。
“爸爸有工作,咱们全家都有医疗保险。”我告诉她。
她穷追不舍:“保险需要多少钱?”
这一问我也傻了。想一下告诉她:“咱们全家一万多吧。不过是爸爸的学校给买的,咱们不用花钱。”
接下来的问题就复杂了。女儿继续问:
“人没有工作,能不能自己买保险呢?”
“当然可以,不过那要贵得多。”
“为什么?”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解释说:“你看,假如爸爸的学校给所有员工买保险,这些员工既然都在工作,他们大部分当然都是健康的,不用去医院,花不了太多医疗费。看病的人少,保险公司支付的钱就少。所以,这些人的保险就可以比较便宜。但如果你个人去买保险,保险公司就会想:你为什么来买保险?你为什么没有工作?是不是身体不好?如果你要总去看病,保险公司就赔本了。所以,一个人去买保险,总是很贵。另外,学校给一大群人买,是一笔大买卖,一下子就定下来,很简单方便,管理费用也少。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去买,保险公司就会一个人一个人地调查,看看每个人身体如何、大概可能去多少次医院。这样管理费用就高了。”老实说,我这么一个学历史的人,没有接触过这些实际问题,解释起来也很力不从心,只能勉强招架了。
女儿接下来的问题,就让我这个当父亲的有些感动了:
“如果我不是个学校,但要给许多人一起买保险,那么是否也可以便宜点呢?”
我有些不明白:“你不是学校,不是雇主,怎么会需要给许多人买保险?”
女儿说:“那些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无家可归者怎么办?我能不能给他们都买了保险?能不能便宜点?”
让我吃惊的是,她一下子竟触及到了美国政治中关于全民医疗保险计划的辩论的核心问题。于是我又和她讲目前美国大选中的医疗改革问题,因为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政府如何代表社会来和保险公司集体地讨价还价、降低成本。由此我也介绍给她一些社会公平、政府职责的概念,话题从经济又转到了政治。
我并不指望不到8岁的小女一下子能明白医疗保险、医疗改革等等复杂的问题。其实,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很短。即使这么讨论一下,她几天后就可能忘了。不过,日常帮助她理财,促进她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理解,这样她就会逐渐向这个方向思考,对社会的理解也慢慢会成熟、复杂起来。我想她7岁半时能问这样的问题,是和她5岁开始经营自己的零花钱、开立自己的银行户头是分不开的。以后她理解社会、学习经济学等等科目,也会快一些。我拿她这个故事和朋友开玩笑说:小女经济头脑有些发达得过分,以后最好的职业大概是经济学教授(只是希望她不要变成中国那种“主流经济学家”);第二好的职业则是到华尔街上搞金融;最糟糕的职业,大概就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总统了(当然保不齐她会成为民主党。她固然像共和党那样讲求财政纪律,但也像民主党那样老惦念着给穷人买保险呢)。不过无论如何,我大概不用操心她是个不会经营自己生活的人。
女儿最让我骄傲的地方,是她不管对钱财如何有兴趣,最后总能超越自己,想到如何帮助别人。这种利他主义的精神,是界定成功的更高面向。我在大学里教历史,许多学生来自商学院,一心想做生意,对历史烦得不行,觉得和他们的生活一点关系没有。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讲:“如果你一生只关心你的下一张工资单,你这一辈子就很可能在为自己下一张工资单的忧虑中度过。你很难成功。如果你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这些直接的利益和经验,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世界,你就可能成为你们这一代中的领袖。显而易见:人们不可能选择一个只关心自己工资单的人当领袖。你必须通过关心别人、给别人谋福利,进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拥戴,成为他们的领袖,同时也获得个人的成功。”这也是我教育女儿的哲学。即使从最自私的角度看,一个只想自己的人,有点成功也非常有限。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领袖眼光,让她思考怎么帮助别人、怎么解决社会问题。这样,她未来才能占据领袖的位置,才能很快学会怎么经营一个社会、怎么经营一个巨大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