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女大学生自杀问题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16:50   红网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我的大脑好像失控了似的,每天过着不情愿的生活,一看到课本就头疼,想着挣钱之类的,而且压力特大,挣钱吧,走出校园来到社会,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似的,什么都不会。学校里学的东西百无一用,想找份糊口的工作都是那么难。”一本密密匝匝近10万字的日记,是刘伟留给世人唯一能搜寻答案的遗物,字里行间记录着一个当代大学生走上不归路的心路历程。(2月26日《燕赵都市报》)

  也许有人说,这名大学生太脆弱了,可我说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太脆弱了;也许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贬值了,可我说是我们的大学教育贬值了。利,在于工,而非器。一件好兵器,需要一名好的工匠去打造。假如打造兵器的工匠都是干将莫邪欧冶子之流,即便是不太好的材料,也可以打造出较为锋利的兵器;而工匠不好,材质最好,打造出来的也只能是没有锋芒的兵刃。同此道理,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女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其个人问题,更应该是教育的问题。

  人们常说,大学是一座熔炉。既然能考进大学,自然材质应该不错。经过大学这座熔炉的冶炼,出来的更应该是有用之材。然而读了几年的书,踏入社会后,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毫无用武之地。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大学教育错了?越是在大学里苦读的学子,越是有这种疑惑。学来学去,一些学子最终选择的还是继续学下去,以便考上研究生后进入大学当教师。这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无奈!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可我们的教育和书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除了学费市场化了,大学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仍然是非市场化。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完了是考试,考完了还是学。也难怪,人们将大学称为“象牙塔”。虽然如今的象牙塔已今非昔比,但那里还是远离社会的一片“乐土”。虽然一些大学设有社会实践课,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罢了。

  为何大学生感觉自己“百无用处是书生”,为何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四顾茫然”?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子,一下子走入城市还不太适应。天性害羞的人,更不知如何去和陌生人进行交流。大学与社会的脱轨,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轨,使得大学生们无所适从,使得他们倍感脆弱和打击。他们只能随着求职的大军和洪流,被动的面对社会。一个个岗位,因为没有经验或不曾接触而不得不放弃;一个个岗位,因为过于幼稚或不适应而不得不被抛弃。

  当我们回头看一看大学,它们做了些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专改成了大专,大专升成了本科;千人大学变成了万人大学,多所万人大学组成了大学城。一方面是自我的扩张和膨胀,一方面却是忽略和漠视对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教育。大学仿佛一个中转站,从这端引进,从另一端走出。那边是校园,出来了就跨入社会。而如何让大学生们融入这个社会,大学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大学教育同样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为何?答案不言自喻,便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社会却毫无用处,问题的症结不在学生而在于大学和大学教育。甚至一些从社会培训机构里走出的学生,也比大学生更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岗位。其实,大学生们已经放低了自己的身价,但大学依然没有放低自己的身价。它们还在那里计较着自己的排名,计较着自己的校园够不够大、学生够不够多,计较着自己能否顺利通过各种评估等等。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学校里学的东西百无一用,想找份糊口的工作都是那么难。”这两句话,是一位大学生的深切感受,是一位大学生的辛酸告白,是一位大学生的困惑,也是一位大学生的质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学非所用?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学这座熔炉,远不如社会这座熔炉更能锻炼人更能塑造人。如果你要想立身于社会,如果你要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奉劝你还是早一点步入社会吧,而不是等到大学毕业时才将自己被动的推向社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时评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