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1世纪研究院熊丙奇:12年义务教育差钱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19:36   新浪教育

  本文章出自《熊丙奇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广州日报3月31日报道,在为期一周的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讨会暨“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课题研讨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透露,正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今年8月公布,但“九年义务教育是否改12年”仍是未知数。针对这一报道,教育部昨日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计划(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新京报4月1日)

  关于实行12年(或13年)义务教育,其重要性不必多说,不但可以减少老百姓接受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无论从民生角度,还是从国民素质角度,都有好处。观察国外基础教育,不少国家已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义务教育)或者13年义务教育(包含1年学年教育)。

  但是,与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相对应,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教育部的多次正式表态,都与教育经费投入有关。那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我国的财力是否可以支撑12年(或13年)义务教育。

  根据2007年教育事业发布统计公报,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总数为4341.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514.5万人,成人高中17.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1809.9万人,以各地高中阶段公办学校学费标准看,平均在800元左右(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为509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为718元),以此计算,如果全免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每年需要政府新增投入350亿元。假使每年约1900多万的初中毕业生,在新实行新义务教育制度后,全部上高中,那么,新增高中生规模每年为500万左右,根据《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包括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和其他经费)为2648.54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124.01元,那么,为新增教育规模,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每年将增加150亿元。也就是说,在目前基础上实行高中义务教育,每年将新增教育投入500亿元。

  那么,国家有无国力来解决这笔费用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万亿元。而最新公布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32%(据《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如果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00年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以30万亿元计算,将增加投入2000亿元。当然,这一两年来,随着农村和城市九年义务教育相继免缴学杂费,加上补上普九欠债,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接近4%,在4%的盘子中,实行12年义务教育,困难重重。但是,如果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比如5%,那么,推行12年义务教育并非不可能。近年来,不少教育界人士呼吁,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应在达到4%之后,逐步提高到5%。按照这一比例计算,在GDP数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即增加3000亿元。

  事实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5%并不是一个高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2001 年的统计,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均值为5.6%。印度2003年的教育投入达到了5%,而美国2003年教育经费占GDP的7.5%,其中政府投入为5.7%。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即便政府投入增加到5%,由于需要钱的地方太多,比如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生均教育经费,解决基础教育欠债问题与不均衡发展问题;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生均成本,解决高等学校的2000亿以上的欠债问题等等,也轮不到发展12年义务教育。那么,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思考政府发展教育的核心职责是什么,以及怎样通过改革打破高等教育资源的垄断,引入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从而让政府有更多精力投入办好基础教育,普遍提高受教育者的修学年限,提高国民素质。

  总之,只要下定决心,在未来的10年中,推行12年义务教育,并非不能,而在于政府为不为。也就是说,12年义务教育不是受限于国力,而是受限于对教育的真正重视,以及对发展教育的科学认识。对于“有效时间”长达10年以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的制订来说,这一牵涉到教育基本责任、培养怎样的劳动者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