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必要掩耳盗铃的隐藏高考造假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8日 10:48   南方日报

  “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人民日报》、新华社再发文要求公开民族成分造假31人名单,但事实上,除了3名由学校曝光的被举报民族成分造假而不予录取的学生之外,对于另外造假的28人,重庆市联合调查组一直讳莫如深。他们先是撤下“公示名单”以避免“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按图索骥,从1万多名加分考生中找到“31人名单”;如今有关负责人则称,“我们迄今没有接到新的、可以公开的通知”。

  如此看来,在某些人眼中,不公开还是原则,公开才是例外。可是,就在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重庆招生办明明表示,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有关规定公示高考加分信息,还欢迎社会继续进行举报。为何此一时彼一时,在非常关头紧要时刻,反倒成了一句“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推论下来,研究决定难道比“阳光招生”还重要?无独有偶,日前浙江省24000多名加分考生的公示名单中,只有报名序号、学生姓名,无学校名称,无具体项目。不少考生家长表示,这样的公示起不到监督作用。

  “高考公平”四个字与无数家庭息息相关。尽管现行制度有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但在找到更具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之前,考生只能奋力挤过独木桥,而我们必须守候这一方公平。对高考加分的学生进行公示,为的就是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有人作假,追求公开、公正。一旦这监督程序被虚置,加分规则便异化为一些权贵们捷足先登的途径,或者成为官员牟利的捷径。第一例被曝光的民族成分造假是重庆石柱县副县长汤平之女,牵涉何川洋民族成分造假的巫山县三名官员被免职或停职,便是明证。

  越想要掩盖的事情,便越引发大家的猜测与翩翩遐想。去年生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是为了打击一些行政部门掩耳盗铃的把戏所生,力图经由阳光政府走向法治政府。当初重庆招生办撤下“公示名单”,很可能为的就是避免“好事者”骚扰,但在涉及公平、公正的语境中,“好事者”从来就不会缺位。当地有律师已经向招生办快递出一份《关于公开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信息的申请书》,按照法律程序申请重庆招办公开造假考生名单。而且,不排除提起公益诉讼的可能。倘若以前职能部门还能借由“秘密”之名推脱公开之事,那么,《条例》必将是这次相关部门绕不过去的坎;如果说媒体的连番放炮都未能让其有丝毫动容,那也必须给《条例》一个合法合理的答案。通过司法程序倒逼行政公开,是《条例》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救助措施,但至今威力亦未能释放。若真有“好事者”对此事提起公益诉讼,能否借此倒逼名单公开,同样值得民众期待。

  隐藏高考造假名单不过是在掩耳盗铃,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终究会自食其果。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