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好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不允许集体补课,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本报7月6日11版)
这样的通知并不新鲜,每逢寒暑假,教育部门总要下发不许学校补课的通知。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至少笔者看身边的学校没有一个听话的。
是学校胆子太大,还是教育部门无权呢?恐怕都不是,要怪还得怪我们应试教育的体制。平心而论,学校和老师也不是全为了补课赚钱,放个假谁不愿意好好休息一下。可是成绩的指挥棒指挥着学校不敢彻底放假,怕本学校不补课,学生学习成绩就会被兄弟学校超过。学生成绩不好,怎么上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成绩不好,上级领导不答应,家长也不答应。所以,从小学到高中,学校甚至班级都分出个三六九等,什么重点学校,慢班、快班、尖子班等等。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成绩一再被强调、被关注、被放大,其实最终还是为了高考,是高考指挥着教育的一切。在美国为什么看不到补课现象?源于人家的高考制度。在美国,一年有7次高考。这样的制度下,整个社会不会忙着去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