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然而,一些“整形”后显得有些怪模怪样的字让人不由心生疑问:好好写了几十年,为啥要折腾成一个新样子?对此,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这些变化后的字从辨认到书写都还不至于出现障碍,容易为人们接受,而将“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在50多年简体汉字的使用过程中,每一次调整和改进都是建立在符合人们普遍的文字审美和使用习惯上。《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44个汉字要不要“整形”,值得有关方面仔细斟酌。
“刹”和“铩”中的“杀”字
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
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了,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教育部语言司司长:
微调参考了书法美学
昨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说,比如“籴、汆、褰、衾”的下部末笔“捺”变“点”,可能是参考书法中“避重捺”;转变笔形,是为了使整个字重心稳定、间架匀称、字形活化。
谈到争议较大的“琴”字,他介绍,其实在目前的书写体系中,“柴”“碧”“地”的“止”“王”“土”部分都是“提”。这次微调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给改过来。他强调,微调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主要是针对印刷规范而言。
九成以上网友反对调整
“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网友怎么看?其中,92.3%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这不是穷折腾人吗?”仅有3.5%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0.4%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还有3.8%的网友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形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都蒙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据《信息时报》《天府早报》《深圳晚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