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位优秀教师事迹:坚持家访的教学能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11:08   江南都市报

  坚持家访的教学能手

  邓涛老师是南昌一中一名化学老师,自1991年分配至南昌一中工作,已从教1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一直坚守在教师工作的第一线。曾参加南昌市首届“‘引航杯’班主任技能比赛”,以总分第一名获“南昌市十佳班主任技能能手”称号,2009年获“南昌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快乐生活快乐教学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邓涛老师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班级中。有一次,他发现一位同学的周记里写着这样一段心语:“高二(4)班是个松散的集体,同学间缺乏真诚和友爱。”经过深思熟虑,邓涛老师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在教室后墙黑板上开辟一个学习园地,同学们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贴到学习园地里,并署上名字;愿意提供帮助的同学,将小纸条撕下来,约定时间,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来完成自愿者的责任。一位同学深情地说道:在他贴出求助纸条后,竟有3个同学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都感到知识的海洋如此广阔,解题的思路也豁然开朗,他们在互助中成了好伙伴。

  放弃休息深入家访

  “家访”也是邓涛老师每学期的一项必修课。上学年暑假刚开始,邓涛老师就着手精心安排家访工作计划,一方面让同学联系家长填写统一设计的“家访意愿反馈表”;另一方面邀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任课教师一道,选择了30名存在弱势学科、时有不良行为或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作为首批家访对象,采用班主任单独访和任课教师集体访的形式,开展了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家访活动。

  付出汗水收获幸福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邓涛老师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在各层次班级中名列前茅。2005~2008年每年均有多位学生荣获南昌市“化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同时邓涛老师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多次荣获学校“优质课”一等奖,全市教学“示范课”,2003年获南昌市“第三届园丁杯”一等奖。2008年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熊淑萍是南昌市滨江学校的老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15年;她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断创新,爱心永恒。教育教学苦乐相伴,她先后被评为“南昌市优秀班主任”、“东湖区首届模范班主任”、“东湖区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团干”、“优秀中队辅导员”和“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带病上课执着踏实

  1994年9月,熊淑萍刚从南昌师范毕业,带着一身干劲来到校舍陈旧的江西化学纤维厂子弟学校(南昌市滨江学校的前身)。翻开熊老师的教学日志,我们不禁会被她的执着、踏实所感染!1995年5月的一天,熊老师不慎右脚崴了,脚踝处骨折,石膏捆绑足足两斤重。学校建议她在家休息,可她放心不下第一届临近小学毕业的学生。她拄着单拐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整整坚持了一个月。直到她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她才到医院重打了石膏,还落下了风湿关节病痛!

  业务精良一路向前

  熊老师的教学业务精良,2004年以来,她所获得的市级教学奖20余项,省级教学奖4项,国家级教学奖7项等。面对荣誉,她很平静,面对学生的喝彩,熊老师说:“前方路正长,不管是坎坷荆棘,还是掌声鲜花,我愿与我的学生手挽手一路向前——因为,我辛苦并快乐着!”

  家长信任赢得声誉

  与该市大多数学校相比,南昌市滨江学校的生源多是下岗职工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班上的一名男同学借债沉浸在网吧中不能自拔。熊老师找网吧负责人理论,并帮助男孩还清欠债,坚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她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对于教育者而言,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2007年9月,熊老师成了有名的模范教师。正如一位家长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校不在大,有良师则行!把孩子交给熊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默默奉献把爱留在滨湖

  30年来,南昌县南新乡明德小学郑大花一直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教师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书育人为准则,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尽管辛苦但乐在其中,只因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他一生最大的理想。

  条件艰苦一生坚守

  1979年,建新小学搭建在南新乡九联圩。这里是血吸虫病重感染区,被列入全国血防重点防疫区。1993年一位年轻老师因患晚期血吸虫病去世,给学校造成了极大恐慌,很多老师四处拉关系、走后门要求调出那个“鬼地方”,他的父亲也不例外,瞒着给他也办了调动手续。郑大花知情后,立刻蹬着自行车到乡里请求撤调。他说:“我不能走,因为这里有我的汗水与奋斗的足迹,更有需要我的孩子们。”

  走村串户帮扶学子

  地处滨湖地区的九联圩交通不便,村民生活条件差,为不让孩子失学,他走村串户用心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实在拿不出学费的,他就先垫付。徐长龙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父亲病故后面临失学,他就拿出120元为他交书杂费。在郑大花与其他老师的努力下,该校从建校初的80﹪的入学率,发展到100﹪的入学率和巩固率。

  扎根农村无怨无悔

  1984年,为了教好“包袱班”,他放弃休息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摸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最初的“厌学”到后来的“想学”、“要学”。他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在全乡一直名列前茅,创下连续7年全乡第一的纪录。

  2005年11月至2008年5月郑大花参加南昌市立项课题《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的探讨,并主持综合科研究小组的工作,结题时赢得了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好评。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优秀教导主任,2000年度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乡村教师”。

  (文/记者邱佩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