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未来10年教育改革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8日 14:54   北京晚报

  人才培养体制

  探索高中和高校

  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主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纲要规定: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逐步取消

  学校存在的行政级别

  主要问题: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社会监督和学校自律机制不完善;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行政化倾向严重。

  纲要规定: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

  保障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支出

  占GDP比例达到4%

  主要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纲要规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考试招生制度

  逐步实施

  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主要问题:一考定终身;单纯依靠高考成绩,选拔标准单一;不同层次、类型学校使用同一张考卷;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各省入学竞争机会不公平;高等学校选拔自主权不够。

  纲要规定: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

  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

  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民办高校

  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问题:公办学校缺乏办学活力;民办学校法律属性不清晰,有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政府服务不到位,指导不够。

  纲要规定: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

  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教师队伍建设

  在中小学设置

  正高级教师职务

  主要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提高;

  纲要规定: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专家解读

  近期教育改革的几个可能动作

  今天上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向社会公布后,本报联合搜狐教育频道,在第一时间约请了教育专家对纲要进行点评,并对近期可能由纲要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动作提出了看法,参与点评的专家包括: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北京市政协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

  高考英语有望率先一年多考

  规划纲要对人们最关注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并且力度很大。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多元录取机制”是改革的重点。虽然这些目标不能一步达成,但它们的提出已经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一年多次考试”,专家们认为,条件最成熟、最可能率先实施的是英语科目。“可能会像现在考托福和雅思一样,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考生参加招生时可以使用最好的成绩。”

  高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

  专家们认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实际目的是落实高考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多元录取提供条件。招生与考试分离之后,可以更加明确各自的职责。考试机构专门提供考试服务和学生成绩信息,而不参与统一招生录取过程。高校录取时可以自主制订录取原则,例如,既可以使用学生的各科目考试成绩,也可以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甚至可以参考社会考试如托福的成绩。而政府负责监督,形成这样各司其职的体制。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但今后的工作会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多元录取”就是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步。

  未来五种途径都可上大学

  早在规划纲要调研期间,专家们就提出要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分类考试。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高考之外,像一流的大学可以增加联考,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有特殊政策,对高职院校可以逐步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地方放开,实行免高考的“登记入学”。

  实际上,在规划纲要中已经给出了高校实施分类入学考试、建立多元化录取机制的方案。

  纲要提出“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规划纲要还列出了五种上大学的方式: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工资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流动

  对于教育均衡,安徽、辽宁、四川、浙江、北京等全国各地都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教师流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北京市今年9月就将正式开始实施全市的教师轮岗。但轮岗是需要有制度支持的,过去那种短期的、走马观花式的对薄弱校的扶持,效果微乎其微。教师轮岗时间要长,要跟教师的晋级、升迁、各种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施,才能有效。

  以前的结构工资拉大了不同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差距。收入高的学校凝聚着一批高水平的老师,高水平老师就带出一批高水平学生,这样的学校升学率肯定比其他学校高,久而久之更加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专家们认为,教师流动不是单纯的想流动就能流动,如果结构工资不解决不可能流动起来。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北京一所示范校做副校长,月收入8000多元,如果到普通校,哪怕升半级,做校长,收入也不到3000元,这之间将近4倍的差距,不可能吸引人才流动。工资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教师和校长流动的关键。

  所以在规划纲要里就特别提到了,“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这些规定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薄弱初中校也会有家长争着去

  在提出教师、校长区域内“交流”的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均衡优质生源。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剂真正的“猛药”。

  优质生源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间的差距。一所学校,好教师再多,如果没有优质生源,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升学率。这次规划纲要提出把高中的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将会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会“一抓就灵”。目前北京市每年示范高中的“招优”计划中,就有一部分划拨给远郊区初中校的名额。

  只要示范校的名额均衡分到其他学校,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必然会考虑做“鸡头”还是“凤尾”:如果薄弱学校也有若干名额,前多少名也可以进入很好的高中,肯定有人愿意去薄弱学校,就不会出现大家扎堆儿挤几所名校的情况了。实际上很多做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个方法有效,但是没有下决心做大过。这次把“均衡生源”写进了纲要,这可能是一个很快就能见效的良方。

  高校管理将实现教授治学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近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高校发展、制约文化生产力的因素之一。此次规划纲要也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专家认为要解决行政化问题,不是取消行政职位就可以了。一是要推进政校分开,政府管理学校要有一个规则,要“明确各类各级学校办学的条件和责任”,这一点纲要已经提得很到位。另外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规划纲要也列出了一些自主权,如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等等。

  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等。

  也有专家提出,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庞大的巨型组织,对巨型组织的管理应该专业化、职业化,其实需要很高的行政管理水平。正因为这样,巨型大学不能简单沿用教授治校的方式。教授应该治学,而不是治校。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