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8日电 10年后的教育是什么样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高校不再有行政级别……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今天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邀请公众共同描绘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蓝图。
这份约2.7万字的征求意见稿由序言、四个部分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征求意见稿首先确立战略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其次是提出工作方针。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分别为:6项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6项改革任务——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6项保障任务——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袁贵仁表示,征求意见稿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比如,对于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针对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围绕“学生减负”问题,提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针对高考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征求意见稿没有回避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面对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针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软肋”,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袁贵仁特别强调,与过去的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一般强调的是管理的改革,从外部讲,即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现在到了这种程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我们首先从这里抓起,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所以这次的位置排序是先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说起,然后是考试招生制度,第三是学校制度、管理制度。”袁贵仁说。
征求意见稿同样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袁贵仁说,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观念、体制,还涉及切身利益。对此,征求意见稿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二是自上而下,因为有些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袁贵仁表示,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配套政策,否则很难推进。在规划纲要出台后,将针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为推进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据了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平行调研,委托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专项研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210多万条。三是反复论证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内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袁贵仁说,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既体现了政府问计于民的诚意,也反映出教育改革任务的艰巨,必须基于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有专家指出,征求意见稿中体现的一些改革思路早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近年来出台的教育领域法律法规中都有体现,能否真正落实,是对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力的重要考验。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将截止到2010年3月28日,各界人士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记者: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