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教育讲坛第十期:中国需要“个性”教育(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8日 14:14   新浪教育
本期主讲题为中国需要“个性”教育
本期主讲题为中国需要“个性”教育

  刚才我讲课开头就讲过了大兴灭门案,我倒过来说这个事。怎么培养孩子亲密的情感?韩国的前教育部长认为,对于10岁之前的孩子,培养道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叫道德智能,他说的很具体,很有用。他说孩子在2岁以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哭了就抱,饿了就喂,无忧无虑,微笑,很舒服,很幸福,2岁前要把安全感,幸福感建立起来,这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很重要,很重要。但是,2岁—5岁,这个时间特别要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因为2岁—5岁是孩子语音能力发展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给他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什么好,什么不好,需要建立起一个规矩,这个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孩子要明规矩,懂规则,这是很关键的。5岁—10岁继续对孩子品德进行教育,例如教会孩子友谊与诚实。那么10岁以后教育的重要原则是什么?是尊重。因为10岁—20岁是青春期,青春期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难管,就是小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比方说有的父母搞的很狼狈,一到商场买东西,孩子这也要,那也要,不给就打滚,把父母弄的无可奈何。如果你买了你就失败,今后孩子就知道,我用什么办法把你治住。我们都觉得美国人对孩子很自由,其实美国人不是这样的,美国人对孩子管的很严,美国人带孩子出门之前,会告诉孩子他今天不能买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花;或者告诉他只能买一个美元的东西。出去做客也会跟孩子说,今天到谁家去做客,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就得吃什么。你如果不守规矩,我和你妈妈其中一个人就会把你送回家,以后也不带你出来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严格。美国有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别闹了,孩子》,请我写的序言,在北京出版,中国的父母要学会跟孩子说不。

  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对他的伤害很大,一个19岁男孩子,体重381公斤,这还是一个站着的。你们如果到我的博客上看一看,还有一个躺着的,那简直就是一大堆。躺下来看不出是男是女了,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情。溺爱对男孩的伤害特别大,不让他出去,不让跑,不让跳,没有什么运动是很糟糕的。

  男孩的危机如何应对,应该因性施教,对女孩也要注意女孩的特点。刚才说父教缺失,如果父亲很注意教育孩子的话,对女孩也是非常有利。研究发现,被父亲关心教育的女孩会更加有理想,有理性的追求。世界上很多杰出女性都发现父亲对她们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怎么叫因性施教?从学校来说,我们可以按照分性别教学,北京市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初中的体育课,现在开始倡导按性别分开来上,这是对的,男孩、女孩的强度不一样。甚至都可以尝试男女分班的问题,但是我不赞同男女分校,可以同校分班。现在的考试制度利女不利男,语数外三门主课,两门有利于女生。

  怎么办?首先得改变对男孩的态度,男孩有缺点也有优点,更多是不同于女孩的特点,你要把他的暂时落后看成是特点不是缺点。改变对待男孩的方式,当孩子表现胆怯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让他学习如何勇敢,如何成为男子汉,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我觉得家里有男孩,应该特别有这个意识。女孩有语言的优势,我认为女孩特别需要多接触一些儿童文学,文学类的,语言类的,女孩可以超前发展。我是山东青岛人,青岛有很多儿童诗,有几首棒级了,小孩读一读非常好。女孩比男孩更需要文学,语言的熏陶,对她的智力、情感的丰富都是大有好处的。

  还有一个,要提高男教师的比例,包括幼儿园,特别要多几个男阿姨。我过两天要做一个节目,是黑龙江卫视的问教节目,我很兴奋,因为我要跟一个男阿姨见面。中国现在的幼儿园里男教师只有两千个,现在为什么男孩女性化,因为身边的女人太多了,家里都是女的管孩子,学校里面的女老师也比较多,这是不行的。男老师对男孩子宽容,对他性格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父亲的参与极为关键,父亲是最宝贵的男孩教育的资源。

  有人说,孙先生,你不知道吗?我们都在打拼事业,根本没有时间,这我非常理解。但是你知道吗?再忙碌的爸爸都可以做一个好爸爸。父教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我们书的作者,一共是两个博士,里面有一个女博士,她跟我说,她在一个小县城里面长大,她爸爸是跑长途运输的,常年不在家,但是她爸爸给她买转笔刀,每次都买。现在我到她家里面看,两个柜子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转笔刀。我觉得这样的父亲在北京市都不一定有第二位了。从80年代、90年代攒过来,得有多少,这是爸爸的心意。她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如果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候会跑到邮局去发一封电报,接到远方的电报她就知道父亲心里有她,很重视她。但是讲究方法很重要,比方说有的父亲父教做得不好,他工作很忙,回家很晚,儿子还没睡觉,还在那儿写作业,于是心生怜悯,过来了,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三句话,抓的倒挺关键,但这不是好父亲。好父亲就是到孩子身边坐一会,抚摸抚摸脑袋,跟他说,宝贝怎么样,今天过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跟爸爸说说,这个时候你要特别注意观察儿子的表情,孩子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你看他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是忧郁的,还是舒展的。孩子看你挺慈祥,有的孩子就开始有点放松了,今天谁谁打我了。爸爸一听,打你?你打他呀。我打不过他,不敢打他。真窝囊,这是我的儿子吗?告诉你,使劲打,把他打残了,我出钱治病,孩子不说话了。孩子说打不过他,没法打。我给父亲们出主意,也是给母亲们出主意,父母碰到这事怎么办?6个字,大耳朵小嘴巴。要多问,少说。打你哪儿了,我看看,是不是伤的很厉害,是不是很疼。为什么打你啊,老师知道吗?你是不是很难过,你想怎么办?你得多问,让孩子把他心中的委屈、经历这事得说出来。说出来之后,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有人关心,有人分担,委屈、压力就减少了。然后你再给他出几个主意,试试看,不行,明天老爸再给你出几个主意,这个问题一定可以解决。那些夫妻离婚了,离婚了缺父教怎么办?也有办法,找一个亲戚,男性的亲戚,甚至男性的教练,都可以起到一个代理父亲的角色,一定不能从此都是女性的妈妈,或者是亲戚来照顾孩子,这样对孩子造成不利,而且这个不利还不小,所以说父亲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还有一条也很重要,是提醒母亲的,母亲要特别注意维护父亲的威信,母亲是父亲教育的一个桥梁。现在女性不是全面的崛起嘛,有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容易贬低父亲,跟孩子说,瞧他那个窝囊样,你爸爸什么都不知道,别听他的。母亲这么一做,父亲就很难办了,很难做了。你反过来这样说,你爸爸虽然挣钱不多,但是他对家庭很有责任心,对你很关心,要相互维护,即使出现了离异也不要播种仇恨。有的时候离婚了,爸爸带着孩子,全家人都不接受这个事实,跟孩子说,你可记住了,天下的女人都是狐狸精。妈妈为了孩子,也不接受,对孩子讲,你可记住,天下的男人没有一种好东西。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结果会很糟糕,会使孩子对爱情不信任,对婚姻不信任。所以说为什么有些父母离异过的孩子,将来离异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就跟这个有关系。其实我们会发现两个好人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深刻的。这种没有必要去相互指责。

  母亲需要智慧,对男孩一定要放养。微软中国院院长张亚勤,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让他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培养男子汉并不一定让孩子长的高高大大,男孩最本质的特点是责任感,要培养责任感最有效的是一定得有岗位,得有任务,才有责任感。

  我举个例子,母亲培养责任感的例子。中国的母亲只会示强,不会示弱。妈妈生病了,照样去接孩子,给孩子拿书包,做饭。孩子的眼睛很尖,妈妈怎么了?这是一个教育的黄金时候,最难得的时候,特别宝贵,为什么?孟子说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人之端也。妈妈你怎么了?就是孩子同情心的萌芽,很多妈妈说,你别管我,我死不了,看你的电视,玩你的游戏,一会吃饭。一次又一次这样拒绝孩子,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妈妈是铁打的,妈妈永远不会倒下,妈妈的事情我不用管,我管我自己就好了,我玩就好了。将来你再叫他不过来了,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有时候,孩子的毛病是我们大人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妈妈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病了就躺下,该呻吟就呻吟,妈妈你怎么了?我头疼,我哪不舒服。孩子说怎么办呢?我给你捏捏头,拿毛巾,你要安心让孩子照顾,享受孩子对你的照顾。你只是不要忘了鼓励他一下,真长大了,有你我就好多了。你会发现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长大了,能照顾我妈妈了,妈妈都表扬我。孩子进一步,大人就得退一步,成长是需要空间的。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责任心,父母都不需要孩子了,父母都特能干,什么都能干,如果孩子啥心都不用操,他就什么都不用负责任。有的妈妈把牙膏都挤好,孩子还操什么心。我就问一个问题,你们家假如就剩一把钥匙了,你敢放在孩子身上吗?你会一天都睡不着觉,一天都想这个事。他没有岗位就没有责任心,更可怕的是慢慢成了习惯。

  第五要培养运动习惯,我觉得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男孩子一定要有运动的需求,一定要满足这种需求。当然,不可否认,有一部分男孩是比较文静的,他们不需要过量的运动,但是所有的男孩子都比女孩子需要运动。虽然程度有区别,但运动都是需要的。体育是什么?过去我们对体育的理解非常偏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体育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佳途径,孩子长大的过程是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而什么是运动,运动项目一定是讲规则、讲团队、讲意志力、讲崇尚荣誉的。这些社会化最重要的指标,在运动当中都能体现出来,而且是最好的体现。所以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每年冬天跑步,光着膀子跑步,都挺开心的。而北京哪个幼儿园敢这么做,这就是远见。给大家看一个照片,一个女孩子,国际奥委会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李红,天津姑娘,百年来国际奥委会最高级别的中国专职官员。。奥运会的时候,好多记者采访她:你怎么这么幸运呢?她说,我是从小跑着,跑进国际奥委会的。7岁那年爸爸带着她跑步,一跑就跑到高中毕业,跑出的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学习良好,品质优秀。考上清华大学以后,坚持12年每天下午4点在清华的操场上跑1万米;清华毕业到美国留学,先加州后哈佛。跑的还是非常的舒服,还认识了一个瑞士小伙子,也跑步,两个人老跑步,成了体育的好朋友,然后就恋爱,后结婚嫁到瑞士去了。到了瑞士之后,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到处找一个驻中国的首席代表,要求比较高:中文既要说得好,英文也要说得好,又要熟悉中国文化,学过工商管理,管理品牌的,还要然后体育是行家,很难找。有人推荐她,完美无缺,形象也不错,她就成了驻中国首席代表。一个运动的习惯成就了李红多少幸福的人生,跑步这个习惯谁没有条件呢?智力健全的都可以,关键是养成习惯。

  今天没有时间给大家讲别的内容,说一千道一万,养成习惯是关键。习惯是怎么养成的?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动作重复21天,初步成为一个习惯,如果能够坚持90天,就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习惯,所以说习惯特别需要坚持。

  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关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够给大家展开,概括两句话,教育的原则是因性施教,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今天确实没时间了,我明天晚上在我的网站和网友聊天,今年是我和网友聊天的第十年,每个月都有一个晚上,我会在网上和大家聊天。19:30—21:00,你们在百度上搜索孙云晓,就可以找到我的网站。我很感谢大家认真听我的课,希望大家来尝试因性施教,关注儿童性格的培养。

  我的教育观点是:第一,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第二,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第三,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今天我还讲了一句话,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时间到了,我的课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