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在解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透露,民办教育将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国一流大学也可能出自民办学校。同时,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公务员招录拒收民办校学生等一些歧视政策,纲要明确提出将进行清理纠正。
民办校可颁博士学位
在参加人民政协报主办的首届“中国民办教育贡献力并《规划纲要》意见征集座谈会”,孙霄兵表示,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民办教育赋予新的定义,即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后,教育进一步发展,要靠民办教育来实现。
“今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搞得好不好,要看民办教育。”孙霄兵坦言,今后我国的一流学校包括世界一流的学校,究竟是出自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这个还在未定之中。因此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职责,要鼓励出资办学,特别是要支持民办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用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
另外,规划纲要还指出积极探索制定促进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学位授予,从学士学位一直到博士学位,即对具备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民办学校要按照规定予以审批。
试点民办校分类管理
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
针对这一引发颇多争论的提法,孙霄兵表示,征求意见稿对此并没有做绝对的论断,就是说要试点。民办校开展分类,从长远看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各走各的路,支持和管理的政策容易清晰,但由于现在民办教育的形式比较复杂,所以提出开展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试点,也是供大家研讨如何进一步完善。
同时,在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险问题上,孙霄兵认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师都是教师,在保险问题上要一视同仁。
清理针对民办校歧视政策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被看做规划纲要中针对民办教育的一大利好。孙霄兵指出,目前针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在各地可能仍有存在。清理纠正这些歧视政策,既包括教育部门,也包括其他有关部门。有些地方招收公务员以及一些特殊事业单位,明确规定不要民办学校的学生,“这样的政策都属于要在清理、纠正之列。”
按照规划纲要意见稿,在公办学校办学体制要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改进非义务教育的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孙霄兵表示,现在的优惠政策还不完善,在竞争方面还不是很公平,因此需要完善包括公平竞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包括放宽一些准入的条件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社会资金进入的话,主要是进入民办教育,当然也不排除进入公办教育。”
热议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胡卫
隐性歧视政策也应被清理
民办校学生的歧视政策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比如说明确讲,民办校学生不能享受公办校学生的待遇,就是很明显的歧视。但是也有隐性歧视,比如说公办学校把资源过度聚集以后,影响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挤压民办学校的生存环境。比如说过度地支持,说把民办学校纳入到公办学校一道管理,实际也是一种隐性歧视。
所以,歧视政策不能光表面看文件上面有哪些是歧视,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进行清理时,不光是要清理显性的,还要清理隐性的。纲要里能提出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首先要肯定纲要这次对民办学校的认识是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是凝聚了全民的智慧,当然包括总理、教育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推动,所以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试点公办大学转民办
我对民办教育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世界上很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经济人物、军事人物都来自民办学校,而在我们国家却不是这样。这是不是与我们现在教育水平偏低,甚至与诺贝尔奖金无缘的一个根源呢?我觉得值得思考一下。
提高民办教育的待遇,就是明确民办教育应该在中国教育占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教育改革方案里头好好地写上一些内容。现在很多公办大学,如清华大学,每年能得到很多企业的赞助,远远多于很多国外的高校,但为什么就与诺贝尔奖无缘呢,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达到自主办学。
总理现在提出来,要专家治学,教育家办学,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改变了民办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之后,把一部分大学民营化。从前十名大学中拿出3所来做个尝试,国家不再给它们投入,由它们自己去经营,自己去独立核算,自己去招生。我想,这样说不定能够把我们的大学办好。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 张杰庭
民办教育需要公平环境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多年来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而民办教育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环境。这样民办教育才有可能与公办教育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纲要》中提到支持民办教育,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目前来看,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于民办教育的支持也明确地写进了《纲要》中,但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做法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在中国,民营企业与民办教育发展的落差有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民办教育也有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校长和优秀的投资者。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与公办教育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民办学校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都是国家的人才,他们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
■人物故事
吉利大学工商管理系大四学生 苏琳琳(化名)
民办学历受限只能多考证书
苏琳琳这两天准备回学校了,每年三月份是各种招聘会扎堆的时候,她不想错过任何一份投简历的机会。
“对我们来说,为找工作做准备就要越早越好”,苏琳琳说,从去年这个时候起,她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了。当时学校每周都组织一场招聘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以金融、保险、游戏类行业居多。她拿着简历,一家一家看过去,遇到中意的岗位就投一份,如果对方也满意,争取留在那个单位实习。用这种方法,苏琳琳更早地接触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找到一份实习工作——在某公司做电话营销员。
“我们是民办学校毕业的,在学历上没法和统招毕业生比,只有尽可能地多积累些经验”。她说,周围有的同学甚至从大二起就外出兼职、实习,“现在单位招聘都要有工作经验的,工作经验越长,学历就越不重要”。目前她所了解到的待遇最好的同学做市场调查工作,底薪1800元。
谈起外面人心惶惶的就业形势,苏琳琳说,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没什么特别的担忧,因为学校每年的招聘会不少,而能进校园招聘会的企业都是经过甄选、符合本校毕业生需求的,如果应聘者要求不是那么高的话,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通过这种渠道找到工作的人很多,大部分毕业生也都在学校的招聘会上投简历,很少出去。苏琳琳说,外出参加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的学生成功率极低,“我们是民办大学的毕业证,和那些211高校比,根本没有竞争力”,“对不起,我们只招公办学校的”,这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话。
苏琳琳说,她们班上考公务员的同学大概占三分之一,考研究生的几乎没有,这和统招毕业生的情况截然不同。虽然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极少,但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利用在校时间考证,计算机证书、会计资格证等应有尽有,“单位在招考的时候,拥有这些技能证书越多的人越有优势”,苏琳琳认为,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证书能够多少平衡民办学历带来的不平等竞争,“证明我们更有实际操作能力”。
去年,苏琳琳以大三学生的身份做了半年的电话营销员,这不是她理想中的工作,加上实习时间和学校课程有冲突,实习期一过就辞掉了。“回北京后再投一轮简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策划等都是她求职的方向,苏琳琳对第一份工作要求不高,“刚毕业,一个月有2000已经不错了,以后慢慢来”。 本报记者 贾卉一
本报记者 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