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棒喝:教育改革不改革 到底谁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 15:05   解放日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改革。我现在就问你,你想不想改?”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抬着下巴,直视着斜对面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 “你们有没有紧迫性?若有我就去请示。 ”

  “我们现在什么都动不了啊,什么都听上面的,高校不是办学主体,活力不足,没有积极性”。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说。

  吕祖善听到这句话,右手拿起桌面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扬在空中,又插话道:“这里不是提了要改革吗?说了这么多,要放权。 ”

  主持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长毛光烈见省长的样子急了,站起来走到吕祖善对面:“问题是谁敢,改革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一旦改得不好,马上群起而攻之,谁敢改? ”

  “所以我才问你们想不想改、敢不敢改? ”吕祖善马上接话。

  “必须要有政策保障”。王建华说。

  以上是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教育改革的一段现场交锋,援引自3月8日《南方都市报》。我之所以花这么大篇幅来转述这段对话,是因为这段精彩的对话十分耐人寻味。一省之长要问教育厅长“想不想改”,教育厅长则因担心改得不好而“不敢改”,虽有“放权”的改革要求在,却还要问改革的“政策保障”,而高校的领导干脆承认没有积极性。这样看来,教改就成了很难解开的死结。

  这是由政府部门主导教改的必然结果:具体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更要听当地政府的;当地政府则要看教育行政部门的实际行动,再做改不改的决策;至于学校,则只有听命于政府的安排了。

  这样的教改局面令人担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从文本中,尚不清楚怎样研究部署、怎样指导实施、怎样选择。而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将启动《规划纲要》的实施。假如方案未定,责任不清,是不是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地方政府与地方教育部门、以及上下级教育部门之间的拉锯战呢?改革的宝贵时间,可能在拉锯中浪费——这倒正可以解释《规划纲要》中为何“逐步”一词出现21次,“探索”一词达到41个。

  教改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遭遇的困境告诉我们,“想不想改”、“敢不敢该”、“怎样改”,其实不该由政府部门来决定,而应该通过人大决策,当人大在经过讨论、听证、审议,对教改方案进行审批之后,不管政府部门想不想该、敢不敢改,都必须改。改革不应随政府部门的意愿而定。

  同时,通过人大审议的教改方案,必然在改革的保障和问责措施方面,考虑更为周全。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教改方案,只能动用教育行政体制内部的资源进行保障,却无法要求其他部门为教改提供保障,所以在谈起教育经费问题(涉及财政部门)、就业制度改革(涉及人保部门和用人单位)问题时,就有些无力;而在问责机制的设计上,当然也不愿意拿自己开刀,更无权对其他机构问责,所以,在对具体改革任务的描述和完成时间节点的要求上,能模糊处理就尽量模糊处理。此所谓“知易行难”。

  在教改《规划纲要》启动制订时,我们就曾建议,《规划纲要》应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由全国人大推进实施。现在看来,由人大审议教改方案、推进教改的实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否则,广受期待的教改或许仍将冻结于“想不想改”、“敢不敢该”等矛盾,难以真正破冰。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