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时间关系我就说两个具体问题,我们现在春天来了,但是我们现在马上就会面对一个尴尬了春天。我说什么意思呢?每到春天的时候你会发现全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都不敢组织春游活动,不敢组织野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压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我看这个《纲要》我看来看去我担心十年之后还是这个东西,十年之后孩子还不敢出去搞活动,这个《纲要》就不是成功的《纲要》。这个问题表面是一个敢不敢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个保险体制,一个是安全的训练,采取一些非常重要的措施,日本就是一个经验,日本曾经也是不敢,后来拿专款给学生上保险、出法律、提供安全训练,所以日本安全旅行,初中生可以三到四天,高中生可以到国外。《纲要》我们参与一部分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没有体现出来,这个问题不解决也是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这个问题要有点措施。王晋堂老师一定知道为什么不敢出去,这个现象可以说中国中小学不敢组织到野外活动,在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很荒唐的事情。我们在改革《规划纲要》这么受关注,教育部从来没有加大力度,这种情况下依然不敢出去,使我们一个一个春天是尴尬的春天,尴尬的夏天,我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有一个建议,在我们提到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方面,因材施教我完全同意。我想补充一个,再加四个字“因性施教”。你会发现因材施教没有争议,因材施教这么多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忽略的性别的差异,比如说在小学中学,包括幼儿园,问题孩子大部分都是男孩子,我们做了一年半男女性别差异,男生是节节败退,迅速的滑坡。我举个一个简单例子,幼儿园到了8月份剖腹产,让孩子早上学,9月1号出生就晚一年。5岁男孩大脑语言发育水平向于3岁半女孩的水平,很多指标远远不如女孩子。老师在上面讲课,讲上十来分钟以后,男孩子就听不下去了,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东西。女孩子就听的很清楚,理解很清楚很到位。现在我们不明白男孩子就是捣乱,实际上不是缺点是特点,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性别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北京市教育他把中学体育课按男女分别来上,我认为这是对的,包括评价教学模式都需要考虑,所以我建议把教育的理念“因性施教、因材施教”放在一起提出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