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中国留学论坛研讨会:嘉宾答记者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18:21   新浪教育

  2010年3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批准,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与新浪教育共同支持。论坛主题为学生跨境流动与优质教育资源。到场嘉宾针对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以下为研讨会现场答媒体问的文字实录。

视频:2010中国留学论坛研讨会嘉宾答记者问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主持人:谢谢万胤忠先生,下面我们进入互动阶段,各位来宾和媒体朋友可以给在座的演讲嘉宾提问题。

  记者提问: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您有没有计划开办分校,比如北京、上海人口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开设分校,便于学生就读,您对未来的学费是怎么定位的?是希望继续学费,使其成为精英或者贵族教育,还是尽可能提供奖学金,使大部分中国家庭可以把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一个选择。谢谢!

  Roger Woods: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职员工能够来到中国工作,这些外国的大学必须要和中国大学进行结合,这是一个趋势。

  至于学费的问题,可能是中国大学学费的十倍,当然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是非常关注的,这也是一个问题。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负责高等教育的人说大学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但我们这个大学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希望改变现状,希望能给中国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高等教育的机会。无论学生背景如何,都希望他们有机会接触好的、高质量的教育。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可能也有这样的赠款,可以接受更加贫困的学生,但对我们大学来说目前做到这样一些还有困难。

  现场观众提问:我的问题也是问Woods先生的,我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我们与澳大利亚也有一些合作伙伴,中国有很多学生愿意去澳大利亚留学,但澳大利亚愿意来中国留学的学 生并不多,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鼓励澳大利亚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呢?

  Roger Woods: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欧洲大陆有很多学生特别愿意去英国学习,但一些英国学生特别不愿意去其它国家学习,可能有一些语言的问题以及其它方面的 因素,澳大利亚的情况我就不是特别了解了。

  万胤忠:我想英国的情况对澳大利亚也是类似的,当然,对很多澳大利亚学生来说,语言是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会汉语,对中国的了解就是一些电视上的纪录片,几乎对中国当代 的情况一无所知。目前有2000多名澳大利亚在中国学习,但这差不多是中国在澳大利亚学习的学生六分之一,不过考虑到人口的话也差不多了。但澳大利亚的学生确实对中国是非 常感兴趣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兴趣。如果在中国有更多用英文教授的课程,他们他们更愿意来中国学习。在澳大利亚不怎么教中文,而且教中文的老师也很有限。

  Roger Woods:我不认为这不是促进学生好的流动性的模式,但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做法,我觉得我们在宁波的这所大学更接近英国的教学风格,我们也希望能吸引世界上更多说英语 地区的学生。

  现场观众提问: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中国三峡大学的一名员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教育部国际司的于司长,刚才张司长讲话中提到,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举行 中外合作办学是未来的一个重要举措。我想知道,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未来中长期规划当中,对中外合作办学有什么规划和想法。就中外合作办学也希望问一下澳大利亚、英国的教 育官方人士,你们本国对高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态度?

  于继海:最后中国在做一个事儿,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十年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对国际合作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专家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 :我们教育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在《规划纲要》当中是有明确的,将继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推动利用这种形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想法,现在都有,而且还 在征求意见稿。

  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这个政策不会改变,还会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是非常新的形式,现在有法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刚刚不足十年,很近的一 段时间做这么大的事情,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需要积累。这个过程当中也出现很多问题,我觉得可能有这样的因素,就是教育是周期很长,见效果也是很长的一件事 情,所以,我们总体上继续抱着开放的胸怀,而且我们立足国际国内两个支点来培养中国需要的人才,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只是我们一种形式之一,将来的趋势是会越来越好。

  现在有一些独立的机构,大概有五家,一千多个合作办学项目,这个规模按现在的情况在不断完善和运转,在这个基础上,下一步肯定越来越规范,而且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质量 是生命线,质量是开放的意识、国际的视野,这是我们主要从政府部门考虑的中外合作办学未来的一些出发点。

  葛甘楠:从新西兰的角度来说,新西兰也和中国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合作,合作的时间也非常长了。几乎每一所主要的新西兰教育机构都和中国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合作关系,通常我 们就是一种合作项目,一般学生在中国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到新西兰学习一段时间,拿到学位和资格认证。

  我们认为,这样的项目可能对于新西兰的教育机构来说,中国教育机构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认识还不是非常得清晰,他们往往依赖于他们中方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注 册过程中也是非常复杂的。

  我经常也向我们新西兰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建议,希望他们与中国展开合作,必须与中方合作伙伴建立起非常好的关系,这样他们才能非常顺利地展开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学分认 证工作这样的做法现在在新西兰也越来越多了。因为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合作项目,学分进行互相认可也相对容易了。在很多新西兰大学和学校,已经和中国的教育机构展开合作 ,也提供硕士学位的课程。

  今年6月份我们也召开两国间的高等教育研讨会,希望对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无论什么样的合作项目,无论是课程还是合作办学,总体来说,项目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 作双方的合作关系。

  万胤忠:我当然也同意葛女士的说法,目前中国和澳大利亚合作的项目超过200个,在校的学生超过30000名。对于澳大利亚的教育提供者来说,他们展开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的,而且也是有不少层次的。对澳大利亚这些教育机构来说,他们必须对中国相关规定或法规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非常顺利地展开工作。

  现场观众提问:我的问题也是问于先生的,对于这个中长期发展纲要来说,我在想,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未来十年当中,这方面的规划是怎么样的?是会继续 增长还是会保持目前的水平,在短期内人数会不会有所下降?

  于继海:现在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规划纲要文本当中,对留学生没有具体的人数。我们在规划纲要颁布以后,会建立一个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划,这样会涉及到具体的人数。

  我个人刚才也谈到,这几年我们国际留学生数量双向增长非常快,我相信未来还是会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就像房价一样。但国际学生的增长取决于各种各样的形势,国际形势的 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未来有多少学生出去,有多少学生进来很难判断。但我认为增长不会特别快,因为基数越大,提升的空间越小。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互动阶段就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知道,中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在座的嘉宾都是代表接收中国学生很多的国家,独生子女跟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子女来比有 一定的特殊性,能不能请在场的四位嘉宾,每位送出一句话给可能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家庭的独生子女们来结束今天的论坛。首先从万胤忠先生开始。

  万胤忠:我想说的是,去海外留学不光是获得学历学位,还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习别人的文化,学习别人工作和商业的经验,当然我们首先要具有语言能力,首先必须掌握 那个国家的语言,不然的话,就会浪费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谢谢!

  Roger Woods:我想跟他们说是,到国外去吧,努力学习,尽早回来报效祖国!

  葛甘楠:对新的一代来说,这是一个无边界的世界,这是一个全球村,我们是全球村的村民,如果你们去到国外,可以教国外学生中国的情况,如果新西兰的学生能来到其它国家 教别人新西兰的情况将是非常棒的。

  于继海:亲爱的学生,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中国的孩子,中国永远关注着你!

  主持人:谢谢于秘书长,感谢各位演讲嘉宾发表的真知灼见,感谢参会来宾的热情参与和提出的精彩问题,特别是要感谢刚才四位演讲嘉宾,给我们未来要出国的中国学生的美好祝愿,希望本届“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所发表的政府政策、高校经验以及对中国未来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国际学生流动的预测,必定会对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做出贡献,并会对全球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我再次感谢会议的翻译人员专业而精准的翻译工作,感谢所有工作人员为本次论坛成功举办所做出的辛勤工作。到此,我宣布“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到此结束,祝各位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