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大学校长谈本科教育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7日 10:57   新浪教育

  具体地来讲,我们要进行这样五项任务。一项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尽快适应这场改革。一方面要大力地吸引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学校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力度,尤其是鼓励教师把教学和科研要有机地融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改善教授的教学工作条件,建立健全助教制度,对年轻的教师和研究助教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支持。

  第二项任务是要开设更多学生欢迎的新生研讨课,逐步建成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个方面,我们将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加大从大一到大四课程梯度建设,加大对大三学生的科研项目训练,同时建设形式多样的大四的顶峰体验课程,使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就具有明确的学术目标、人生目标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项任务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下大力气建设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在三三制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我们要把学科当中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要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南京大学的特色,也是我们中国一流大学的传统和特色。

  第四项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跨学科课程和就业创业课程,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培养学生承担风险的社会使命感。

  第五项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通过加大师生国际交流的规模,来开发更多国际化课程合作项目,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最后,陈骏校长强调说,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模式是一种与时俱进动态的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就会融入更多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成果,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南京大学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为中国和世界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演讲结束后,陈骏校长回答了大学校长的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我想首先做一点评论,我个人非常赞赏南京大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出这种多元化的改革,我觉得体现了一种教学的理念,就是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其中最本质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下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陈校长刚才在讲的过程中提到了学生的三次选择,我想就第一次选择请陈校长帮助解释一下,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选择是怎么回事?第二个问题:在整个学生培养方案当中,都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你们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安排在哪个阶段,都安排在第三阶段,还是之前也有所考虑?

  陈骏校长:谢谢钟校长。我们第一个阶段的选择,主要是在文化素质的课程,通识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当中选择。这个阶段课程选择,实际上学生的自由选择余地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新生研讨课程,学生刚进来以后,这个方面课程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学生,你想去听哪一门课就可以选择哪一门课,我们71门课程是对全校的新生统一开设的。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某一个系的教授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最后听课的没有一个是他的系的学生,因为我们规定一门新生研讨课学生不能超过20个人,而有时候报名的就有70、80人,但是最后只会选出20个,选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没有什么本系的学生选他们自己系的新生研讨课。

  关于实践类课程,在第二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我们会有一些课间实习;但我们希望重点将实践课程放在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阶段,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一个多元化培养的阶段。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请问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模式中的三个阶段里,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个性化和多样性阶段,个性化这一部分占的比重是多少?多样性方面,学生进行专业的选择面有多宽?有多大的比例学科可以进行自由选择?跨专业可以跨到什么程度?

  陈骏校长:谢谢黄校长。我们个性化培养阶段课程比例,实际上大概要占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为我们总学分是150分,这个阶段的学分总数会占到35分到40分。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预测将来可能有25%的学生会留在本专业继续攻读,25%的学生会跨学科跨专业,50%的学生会选择就业创业。对于跨专业跨学科的选择,我们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你符合准出的标准,你就可以拿到你原来主修的学位,然后你就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专业,攻读第二学位。我们的学生,比如学数学的,原来想进金融系学习就没有可能性,现在如果想到金融系学习,是没有限制的,如果你不要求学位,想读几门金融方面的课程也行,如果你要想拿第二学位的话,你就必须把金融学的准出标准完成,你才能拿到第二学位,所以这个宽度是不限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以理工科为例,对于理工科学生,要加强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那么学生在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时候,除了政治课、外语课之外,你们还开了一些新生研讨课,这时候在课时分配时就会产生矛盾;我们也在进行本科生教育质量工程方面的讨论,就遇到争课时这样一个难题,你们怎么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提到的专业准入准出标准,请您再解释一下,怎么样坚持一个准入、准出标准的?谢谢。

  陈骏校长:谢谢。我们实际上是这样进行的,第一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我们强调的是整个科学的基础课程,比如说数学,数学就是整个科学的基础课程,我们把数学分成几类,如一类、二类、三类,假如学生自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确定未来要选什么方向的话,他就要在三类数学当中做好选择,比如说他要读物理,读天文,读大气科学,必须要选一类数学,这个学科选好了以后就是他的准入课程,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专业教育阶段。这与您第二个问题关于准入和准出的标准有关了。准入标准就是学生今后要想进入到第二个阶段,要选择某一个专业的话,这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准入课程,你如果学了准入课程你才能进这个专业,比如说你选了二类数学,选择物理系是不行的,这个是准入。准出主要是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上,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科都必须建设几门经典的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几门专业基础课可能覆盖的面比较宽一点,这就是典型的准出课程,你没有学过的话你不可能准出的。这就是我们的准入和准出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刚才陈校长介绍南京大学教学改革模式,应该说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也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采取这样一种宽和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会不会造成课程压力很大的状况,特别是现在在学习中强调加入实践的环节。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讲到在改革过程当中,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回过头来讲,如果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对于某些冷门的专业课程,是不是也会造成一些课程富余的状况,就是有些教师课程反而没有学生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学校怎么处理和解决的?谢谢!

  陈骏校长:谢谢俞校长。您刚才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宽和专的问题,我们通过这个改革,学分总数是降低了,而不是增加了,我们压缩掉了很多非必要的课程,特别是一些专业课,这些专业课,实际上把它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去上了。过去,老师老是担心学生的专业课程不够,所以把很多的研究生课程提到本科生阶段来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课程。我们把这方面的课程压缩了很多,腾出时间让学生接受很宽的通识课程教育,这种选择是必需的。因为我们学生的背景要求,我们知道,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即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是相当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必须给他一个通识教育阶段,来弥补高中阶段,甚至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不足。所以,这个宽,虽然要占很大的时间,但是必须要占的。我们通过这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等,让他们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精神等等,为使他们建立全部知识的构架,这些工作是必须要做的。我们只能用压缩专业课程的办法。关于俞校长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改革刚刚开始,还没有面临这个问题,可能以后会出现。有些专业课程富余,因为没有那么多学生,或者是很窄的专业,不需要全校学生去上,只需要少量去上,我们在以后过程当中可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