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全文(4)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4日 13:13   新浪教育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制定并落实北京市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积极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骨干校。

  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适应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为首都重点产业发展服务的骨干特色专业。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显著提升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创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实训设备使用效率。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聘任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建设兼职教师人才库。加强文化课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培育职业教育名师。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逐步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学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鼓励从业人员学习钻研劳动技能的奖励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第四章  高等教育

  建设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开放融通的首都高等教育体系,大力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为国家及北京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和科技智力服务。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支持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多种形式为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

  建立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央在京高校和市属高校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全面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对市属高校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学科专业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市属高校科学定位,整合资源,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及学科。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继续推进“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大本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加强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鼓励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试点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选课制度。鼓励高校建设教学联盟。

  继续推进“北京高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态数据系统,形成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高校科研体制,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鼓励高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著名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基地。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加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构建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高校要紧密围绕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服务首都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一批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的科技成果。发挥知识文化优势,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第五章  学习型城市建设

  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习成为促进个人、组织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发挥首都人才、智力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建设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知识化、国际化大都市。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健全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统筹领导体制,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创新学习制度,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市民终身学习卡”等终身学习制度。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鼓励行业、企业联合职业学校建立培训中心,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岗位培训,为转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

  依托社区教育培训机构,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健全社区教育体制。鼓励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面向广大市民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和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大力开展家长教育,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加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统筹指导,健全覆盖区县、乡镇和村三级的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和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设北京开放大学,形成开放的继续教育平台,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推动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使学习成为提高员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组织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继续推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区县建设工作。

  第六章  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体制保障。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教育有机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沟通,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