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专业是把“双刃剑” 大学生要理性忌跟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3日 13:26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新生入校,发现专业非自己兴趣所在,怎么办?众多重点大学开辟转专业通道时,省内多数高校还“一般不允许转”。这个“一般”,让诸多学生和家长如骨鲠在喉,让专家感叹“不是办教育的态度和办法”

  对所学专业“不感冒”想转专业遇难题

  张勇(化名)是省内某高校大二学生,秋季开学后他从原来的法学专业转到了现在的会计专业学习。“原来的专业本来就是录取时调剂的,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学校不像北京、山东等地的一些高校政策明确,允许转专业,我是找了关系才转的。我喜欢、愿意学会计专业,而且会计专业要比法学专业好就业。”张勇说。

  “大一时老师没提过可以转专业,学生手册上有含糊的说明:有特殊需要者,经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同意,可以转专业。”张勇说,虽然学校态度模糊,也没有公开的政策规定,满足什么条件、有哪些特殊需要可以转,但这个学期开学后,他所在的会计专业一下子转来了几十个学生,有的还是从校外转过来的。

  张勇只是个别幸运者。“原来周围也有一些同学动过转专业的念头,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有关系就转,没关系就无奈熬,能怎么办?”张勇为自己庆幸,也同情身边的同学。

  省内某高校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言:“据我了解,目前全省本科院校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转专业。学校招生时专业计划有多有少,有的已经录满了,没办法再增加,而且招生计划都是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制定的,如果放开转,可能会让有的专业师资不敷应用。我们也愿意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学校有学校的规定。”

  “一次机会都不给学生,这不是办教育的态度和办法,只能说明山西高校墨守成规,观念落后。”有专家直言不讳。

  省外高校成新风省内高校是个例

  9月28日,太原理工(微博)大学教务处在网站上公布了“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入选学生名单,陈健、马吉宁等65名学生入选。“很羡慕,他们不但可以享受学校最好的资源,还可以自主选择最好的专业学习。”不少同学表示。

  今年理工大首次在校内开设“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在2011级新生中挑选优秀生进行 “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重创新、国际化”的专门培养。入选学生在校期间,先经过两年基础培养,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学习。“我们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很郁闷。”一位李姓同学表示,虽然这个实验班比较特殊,但他希望这是学校在学生自由选择专业问题上透出的一丝曙光,“我是赶不上了,但呼吁一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受益。”

  同样在9月28日,山西农业大学教务处也在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名单:《关于2010级张娣等48名优秀学生转专业的决定》,同意该校48名大学生在升入大二时转专业学习,比如曾在农学院植保102专业学习的张娣转入林学院园林专业(风景园林方向)学习,吴振强从农学院农学103专业转到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在采访的几所高校中,山西农大(微博)是我省惟一一所允许大学生转专业的本科院校。该校早在2007年便出台了《山西农业大学优秀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规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如条件符合,允许重新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成绩排名在专业班前20%的,允许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成绩排名在专业班前30%的,允许在本学院或相近专业内选择专业。“学生在大二新学年开始前提出申请,获批后即可转专业。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周接受学生转专业申请,已经成了我们的例行工作。”该校教务处处长李长萍表示。

  在高职、专科院校,学生转专业通道略显宽松。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办主任蒋鸣表示,高职院校教育本身就是就业教育,学校所有工作都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如果学生确实不喜欢,确定有身体等方面原因,可以考虑给学生转专业。当然,转专业主要面对高分考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在录取后及时申请转专业,入了学、分专业分班后一般就不允许转了,也不允许学生跨艺术类、文、理三大科,转专业必须在各科类内部进行。

  给学生一次机会助学生更好发展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小惠的女儿在北京化工大学(微博)读的本科,“当时我们一起选的工商管理专业,这是一个大口径专业,下面又细分为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几个专业。大一时,全部学生不划分具体专业方向,同时上公共课;通过一年学习,老师不断进行引导,大二时,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挑选专业,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给予一些优秀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我家姑娘后来选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实,高考报志愿选专业时,许多学生都懵懵懂懂,家长也不甚了了,跟风、凭感觉、凭经验现象非常普遍。”武小惠说,现在一些部属高校、全国重点高校、相当部分省份的高校都允许学生转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虞立红今年在晋进行招生宣传时表示,该校允许学生转专业,每年提出申请的70%学生都能成功。记者在网上查阅资料看到,北京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微博)、中国科技大学(微博)、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山东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西安交通大学(微博)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对学生转专业开辟通途,其中有的门槛很低,有的甚至给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机会。在国外,高校的专业门槛也很低,学生可以同时修习多个专业学位。比如,加拿大多数大学允许学生自由转换专业,学生入学后,先修满公选课的学分,之后便可以选择任意专业的课程学习,只要修满相关学分,就能获得该专业学位。

  “有些学生报了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因为分数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如果不能转,真的非常痛苦。其中有的可能会选择退学——与其痛苦地混几年,不如回去复习重新考自己喜欢的专业,这种情况近几年时有发生。”武小惠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学校要有好的政策、制度,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想转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提供机会,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转专业需一定门槛  大学生要理性对待

  “我们允许优秀学生转专业,给学生机会和希望,这符合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也能促进院系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李长萍表示,因为要求专业排名前20%才能跨学科转专业,不少院系为留住这些优秀生,不断地在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方面加以改进。

  但转专业也有弊端。武小惠分析:“比如跟风转专业,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明白专业的长处和短处,也确定不了兴趣所在,有条件转时就逐‘热门’而转,实际上,‘热门’与‘冷门’是相对的,今天热明天可能就冷了,千万不要跟风,永远都跟不上。”武小惠说,“事实上,社会对每一种人才都有需求,专业之间是平等的。无论什么专业,只要有真本事、综合素质高,不愁找不到工作。”

  一位大学生网友表示,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不好,与毕业生本身的素质有关。现在,很多毕业生还是跨专业就业。转专业是一次机会,但在一些学生那里却可能成了误会。尽管每个学生都想享有转专业的权利,但根据以往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真正了解新专业的情况,对该专业近乎完美的设想大多源自“传说”。

  武小惠建议省内高校允许、放开让学生选专业:“当然,这并不是要允许学生随意的、大规模的自由挑选,学校也应该有一些限制,设置一定门槛。刚开始时可以小比例试点,再逐步增大比例。同时,想转专业的学生,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慎重、理性选择,要详细了解想要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难易程度、能否跟上进度以及学习年限是否需要延长等,切忌盲目跟风。如果不确定,不要急于转专业,以后还可以通过辅修、申请双学位或考研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记者:李林霞)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快速注册新用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百度推广

更多关于 转专业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