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不要把国际班办成“出国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8日 10:34   光明日报

  李 凌

  ——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张梧华一席谈

  打个形象的比喻,高中阶段引进国际课程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找食吃”,面对社会需求和国际化的需要,很多学校饥不择食,抓到一个国际课程便引进来。这段时间,诸如中澳班、中新班、中加班,一下子涌进来很多国际课程;第二阶段是“找好东西吃”,学校选择国际课程开始有一定的目的性。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IB、A-level开始流行,以及后来者居上的美国高中课程加上大学先修课;第三阶段,开始“讲究营养”,探索课程的融合,吸收借鉴国际课程中的优质资源。目前,国内办国际班的高中不少,但大多数处于第一、第二阶段,真正处于第三阶段的不多。

  笔者:社会上对高中国际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出国留学(微博)班,你怎么看?

  张梧华:把国际班叫做出国班,这恰恰体现了社会上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认识误区。我们现在讲教育国际化,但国际化绝不等于出国化、西方化。公立高中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仅以送学生出国为目的举办国际班,那就是在挤占公共教育资源。公立高中使用国家的资源,优秀教师数量有限,办学设施的数量有限,国际班占用了,普通班的学生就没机会享受了。

  不过,如果在国际班任教的中方教师能够充分比较和融会贯通中外课程,成长为国际化的教师;如果通过办国际班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促进公立高中的课程改革,那这样的占用就是一种有意义、有回报的投入,其社会价值显而易见。公立高中办国际班,应当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

  笔者:更高追求是什么?

  张梧华:公立高中办国际班,在满足学生、家长(微博)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借助外力,瞄准课改、教改。当前,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离不开高考(微博)指挥棒的限制。现在的中外合作办学,让学生、家长还有老师摆脱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就应该大胆地进行探索,打破以前观念、机制上的误区,从国际课程中吸收营养,最终推进自己的课改、教改。

  笔者:公立高中应当怎样通过办国际班来促进课程改革、实现国际化?

  张梧华:公立高中开办国际班,应当把它当作课程改革的试验平台,当作培养师资的广阔舞台,当作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基地,当成公立高中“走出去”的试验田。现在谈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最终我们的高中也要走出去,开发并在国外办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课程。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山东两艘渔船在俄罗斯远东被扣
  • 体育曝尼克斯放弃匹配林书豪合同 将重归火箭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6月70个大中城市超3成房价环比上涨
  • 科技起底阿里巴巴腐败温床聚划算
  • 博客94岁老人拾荒养女儿 清朝妃嫔如何侍寝
  • 读书往事:吴莉莉唤醒了毛泽东的青春幻想
  • 教育曝光万元游学:学生啃汉堡老师狂购物
  • 育儿80后奶爸携幼女自驾游33城市 微博热议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高考状元做了全职太太 世上最古老的钱包
  • 尚品上帝之手造就的天价彩钻 唇边的性感香槟
  • 星座测试你有桃花劫吗 啥星座婚姻最美满
  • 收藏艺术品拍卖市场遇冷 上海真比不过北京
  • 更多关于 国际班 出国班 高中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