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据9月10日《新京报》)。
我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记得毕业那会儿,每个同学都在为工作奔波,彼此询问的时候一般都会加这么一句:有编制吗?有了编制,就获得了终身教师资格,而没有编制,那就是临时工。二者之间的福利和待遇都是天壤之别。不过现在,教师资格终身制这个铁饭碗要被打破了。
如果让我们从客观上来讲,打破铁饭碗是件好事。铁饭碗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人才流动的阻滞,如果一个教师拥有终身资格,那么除非他主动离职或是退休,否则将不会空出名额留给别人,哪怕别人比他更加胜任。其次铁饭碗还意味着低效率,既然旱涝保收,那还这么卖命做什么?实际上我国的国企改制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想改变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状。打破铁饭碗,就意味着引入竞争,就意味着调动积极性,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学生和教育事业本身。
那么只要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是不是就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呢?这恐怕还真不好说,它需要一些条件来支撑,比如说,我们如何保证5年一次的岗位考核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这个“拼爹”盛行、“萝卜招聘”不断的年代,我们如何保证潜规则替代明规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会出现?我们如何避免考核合格的教师不是关系最硬的而是能力最强的?我们又如何阻止某些学校公器私用,通过考核把一些具有个性的“刺头”教师赶出教室?政策未动规矩先行,只有这个前提保证了,我们才谈得到后面的目的。
再有一个问题是,当最具吸引力的终身制被打破,我们还有什么优势把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昨天还有一个和教师有关的新闻:按照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统计,一个矛盾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是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另一方面,教师整体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弱(据9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我们总是拿很多高尚的词语形容教师群体,以期让他们获得高标准的荣誉感和道德感,比如“辛勤的园丁”“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什么的。但人性是共通的,和利益相比,道德是脆弱的,于是收受礼物不在话下,于是私自办班屡禁不止,如果这些还都是违法违规行为的话,那么离开这个行业寻求更好的发展就无可指责了。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让竞争富有活力,仅仅拿教师本身开刀是不够的,当孩子们还背着书桌上课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老师们会心甘情愿地留在课堂上,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行业是无法激励竞争的。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我们想要打破终身制,我们就必须解决这些现实困境,否则我们良好的动机可能只会收获一个事与愿违的结果。本报评论员 牛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