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易小术”发了一条关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微博,引来网友的热烈议论。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和央视某主任聊天,他说一周前来了几个实习生,青春洋溢让他有种想培养成才的冲动。前天开策划会,他对其中一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主任瞠目结舌。他问我,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实习生都这样吗?”
这条微博,让大家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太过自我、目的性强、不懂人情世故。
调 查
问卷题目:如果你在一个单位里实习,领导对你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他请客。你会帮忙订吗?请说明原因。
受访者:随意抽取的100名学生。
结果:调查显示,100名学生中,73%的学生表示会,17%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决定,10%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
表示愿意订盒饭的73名学生,大多认为帮领导订盒饭并不是丢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胡杭民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暑期在一家事业单位实习了两个月,问及是否订过盒饭,他表示这很正常,“订个盒饭而已,又不吃亏,还能让主任觉得自己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多好。”
胡杭民的观点很实诚,他认为端茶、倒水看着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蕴藏着很深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这种最基本的小事都不愿意做或者都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实习先要学做人,本身就是从干杂事开始的。”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王磊和胡杭民观点一致,认为帮领导订盒饭是很平常的,自己一定会帮忙订。“何况是领导犒劳员工,这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为什么要拒绝呢?大家一起吃盒饭,应该会更有工作凝聚力吧?”王磊笑着说。
调查中,也有如微博上的“90后”一样的观点,10名大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帮领导订盒饭,认为这不是实习的重点所在。
1991年出生的周小西坦率地说:“我不会帮忙订,因为社会是平等的,实习是为了学本领,不是去端茶、递水、做保姆,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后勤的人去做。”
今年读大四的杨阳看到记者在做调查,并不感兴趣,当记者问起是否知道订盒饭事件,他表示知道,并告诉记者他也不会帮忙订盒饭。
杨阳说,今年夏天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领导当时让我帮他倒茶,我一口就拒绝了,我回答他,我不会。”他是真的不会倒茶,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如何倒茶、泡茶。
还有17%的学生表示要看实际情况来决定订或者不订。
大四的吴奇峰认为,订不订盒饭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我觉得最后饭钱还是要实习生出的吧?领导真的会埋单吗?要是手头宽裕我可以帮忙订,要是钱不够就不订。”
声 音
蒋方舟:“90后”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
有人说,“90后”一代敢于表达,但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也有人说,他们做事目的性强,重视自我权益。
“这个例子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觉得,“这说明这一代人生长的环境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出了问题。”
外科医生李辉(化名)也有过和那位电视台主任几乎相同的遭遇。在指导自己的一名实习生时,李辉让他早点来做准备工作,进手术室前辅助消毒和灭菌,没想到竟被拒绝了。这名实习生说,我是大学生,是来学开刀的,又不是专门做清洁的。
“他们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在李辉看来,现在的这些实习生大多不懂礼貌、语气生硬,“根本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一次手术中,一个女生的脸上溅到了一点血,她竟然把手中的东西一摔,到一边哭去了。他批评这个女生:“你是医务人员,怎么能够把手术台上需要救命的患者扔掉,自己跑了呢?”没想到女生理直气壮地说:“要是你的女儿,你受不受得了?”
1992年出生的易筠薇对于“订盒饭”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在中国社会,老一辈人的思想过于陈旧,缺乏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在单位里,老同志欺负新人都成了理所当然。“实习生又不是保姆,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行政、后勤的人去做。”
杨雄认为,“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青年学教授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他认为,“90后”自幼成长在4对1或6对1的家庭环境中,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庭与社会的给予,容易忽视和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淡漠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出生于1989年的作家蒋方舟曾将“90后”描述为“掌握着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却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她认为,他们自我评价良好,有一套封闭板结的自我评价体系,自省能力退化,对于来自外界的评论,几乎是反弹式的即刻愤怒反攻:“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我们‘90后’……”
在电视台做编导的黄志贤感到,如今来实习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能拿到多少补贴,二是自己有没有被“署名”。有一次,一名实习生很生气地来问他,“为什么我录过唱词,去过街访,参与了节目录制,最后的字幕上却没有我的名字?”
他记得,8年前自己实习的时候,几乎是“任劳任怨”,没有工资,补贴也很少,但大家都抱着来学习的态度,从来也不好意思打听这些。
在黄志坚看来,虽然“80后”也是独生子女,但“90后”生长于市场经济环境和网络时代,在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也对实际利益和自我权益有着更迫切的追求。
根 源
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
教育以应试为主,家庭奉行民主,使“90后”过分强调自我。
杨雄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目的性很强的一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以应试为中心,过分强调竞争,为了获得个人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培养出了赤裸裸的个人主义。
“他们学的东西都是直奔主题的,是可以迅速获得回报的东西,比如外语、计算机,都很精通。而和成功、考大学、找好工作无关的东西,他们一概不学。”杨雄说,很多“90后”都受过高质量的教育,但就是不懂基本礼仪。
同时,“90后”所受的家庭教育,比较强调民主,对此,杨雄也觉得“过头了,有点矫枉过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有序,但现在受到西方教育观的强烈冲击,不少家长[微博]在溺爱的同时又过分强调尊重孩子,使得孩子个人主义膨胀。
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些基本的伦理观念和习惯,比如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这些基本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孩子到了20岁再教育已经来不及了,就像现在的很多‘90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和老师要从头训练他们做人和做事。做人就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遵守社会公德;做事就是不管大事小事,简单复杂,都要会做。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做不了。”杨雄说。
应 对
企业如何培养“90后”人才
在规则和职场文化作用下,“90后”群体势必会慢慢成熟。
到底实习生要不要帮忙订盒饭,这场争论背后体现出不同的职场观。
浙江理工大学[微博]大学生心理咨询师方婷认为,对于“90后”职场新人,用人单位必须对症下药。
方婷说,如今的“90后”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家人的宠爱集于一身,想要什么都会得到全家人的满足,全家以他一个人为中心。可以想象,当参加工作之后,如果被他人使唤几乎不可能。“这就是‘90后’突出的特点,自我意识强烈,对事物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且勇于表达,缺憾在于情商较低,职场里有许多与人打交道的技巧,想在社会生存下去离不了与人打交道。”她说。
对于领导来说,恐怕要逐渐改变自己的心态,杭州某媒体HR宋先生称,“90后”的人更具有自我中心和维权意识是必然的,如何利用这样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培养也是领导们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90后”的孩子们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大胆、开放,如果是想要的东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一点是“80后”比不上的。
宋先生说,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具有自己的职场文化,凭制度管人是最重要的,在规则和文化双重作用下,“90后”群体势必会慢慢成熟,更具备社会经验,同时也发挥出自我意识强烈的优势。
据《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