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盛典年度对话:移动互联VS传统教育

2012年12月06日18:00  新浪教育 微博   
新浪2012教育盛典年度对话:移动互联网能否颠覆传统教育方式新浪2012教育盛典年度对话:移动互联网能否颠覆传统教育方式

  2012年12月6日,以“education3.0—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国教育”为主题的新浪2012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新浪教育[微博]盛典自2008年创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已成为中国教育界、媒体界的品牌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本次盛典揭晓2012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中国榜样家长[微博]、微博风尚大奖等重要奖项,独家发布《教育Did you know》微视频。此外,为鼓励行业奉献者,首次启动了“点亮教育未来”亮灯仪式。

对话:移动互联VS传统教育新浪教育   历年盛典最受关注度的环节当属年度巅峰对话,今年新浪亦邀请教育行业专家针对“移动互联网能否颠覆传统教育方式”这一话题进行现场辩论,现场观点碰撞、精彩异常,辩论已经结束,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董路: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朋友,教育这一话题在近两年来越来越热,有关教育方式的讨论也逐渐引起人们日常工作,乃至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师傅带徒弟”,“老师讲学生听”等等是主要的知识传授方式,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而当移动互联网令知识变得触手可得时,教育方式开始向互联网、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广泛延伸,pad成为80后家长心中的“早教机”,而种类繁多的网络公开课则成为年轻人汲取知识的新天地。

  移动终端的应用给教育带了全新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教育开始面临着互联网构建的“没有围墙的课堂”挑战。就像当初传统媒体受到移动互联的挑战一外,那么移动互联网究竟能否颠覆传统教育方式呢?接下来有这样一场唇枪舌战。去年在这样的论坛上我作为辩论的队员参加了一场辩论,那一场辩论确实印象深刻。首先,我们请出甲方的嘉宾:

  安博教育集团总裁,黄劲女士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主持人,董默涵先生

  著名心理学家,儿童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女士

  当然有甲方就有乙方,乙方嘉宾分别是:

  新东方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陈向东先生

  中国传媒大学[微博]MBA[微博]学院院长兼任IRI网络舆情研究所所长,张树庭先生

  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儿童教育专家,小巫女士

  六位巅峰对话的嘉宾已经就位了,我接下来说一说规则。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件事情,我是这场巅峰对话的主持人,在嘉宾发言时间结束前30秒进行声音提醒,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发言时间。对话开始,分别先由甲乙双方第一位嘉宾陈述立论,时间是三分钟;然后由甲乙双方第二位嘉宾进行三分钟的观点阐述;之后进入20分钟的自由对话时间。

  甲方的观点是:移动互联网可以颠覆传统教育方式。乙方的观点就是不可以颠覆。

  之后,双方第三位嘉宾进行3分钟的总结陈词。不知道双方是否对流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场观众别忘了在我们嘉宾唇枪舌战的同时,发送您的观点和感触到微博大屏幕,参与方式是:手机短信发送任意内容到9513188211,手机彩信请发送#2012新浪教育盛典#+任意内容到1066888866,如果您是用手机客户端登陆,输入 #2012新浪教育盛典#+微博内容 即可参与活动,我将选取精彩观点和嘉宾分享。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开始《互联网能否颠覆传统教育方式》的华山论剑环节,有请甲方嘉宾黄劲女士,您的观点是:移动互联网可以颠覆传统教育观念,计时三分钟,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黄劲: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甲方占了太大的便宜,以后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是一定会发生的,而且正在发生。2000年我在创办安博教育其实就有一个理想,希望能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当时我们在想,什么是传播教育做不到,而互联网能做到的?其中有几个,数据库是互联网能做的,而且是有在好的老师不能记住每一个学生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是他适合的内容,什么是他不适合的内容。但是互联网是可以的,信息技术是可以的。当时我们在开发一个创新的技术,我们叫学习引擎技术,像我们到医院看病一样,医生马上问你的病例在哪儿,今天我们问有什么样的学位,我们最重要的是你什么会,什么不会,你适合做,什么不适合。这个实际上在好的老师也是做到的。如果我们学习引擎技术追踪到每一个学习者最合适的历史,配合最合适的学习内容给他,从小学到初中、大学,再到走入社会,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一个小孩在你80岁回顾往事的时候,你一生学习历史在那儿,相当于有一个最好的学习顾问随着陪伴着你,这是学习历史,这是传统教育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本质上能够颠覆传统教育。

  第二个,资源的分享。再好的老师他们面对的学生,最多我有一千人,最好万人讲堂无外乎是几万人。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几百万人可以共享。特别是在我们刚才讲的iPad、iPhone,可以我们网络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教育。

  主持人董路:通过移动互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同时又有资源的分享,立论是可以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现在请乙方第一位嘉宾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陈向东:刚才我听了对方一辩的陈述,我没有发现她的陈述与颠覆有关系。我们知道人一生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能够帮助别人,

  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同。能够帮忙别人,给世界带来不同是他能够懂得爱,懂得爱,创造大的价值的前提是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够爱,而是很多跟你一样的人爱,这个爱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团队,有一个团体,有一个分享享受的过程,这个任何过程移动互联不能颠覆课堂教育。

  第二点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论据,麻省理工学院做移动互联和开发互联的尝试者,我跟踪一个数据,他们有一个特别热门的课程,注册的学院是15.5万人,最后只能通过只有2.3万人,最后通过这门课程只有7000人,换句话说只有5%的人通过移动互联网达到他的目标,95%被拒之门外。现在我们在课堂中,老师一个眼神,老师一个肯定,老师走动中一个瞬间交流可能给人生带来很多的改变,这个任何时候开放互联和移动互联不能带来深刻的影响。

  我们今天在说技术,在说未来变革的时候,我想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技术不可能改变人的生态和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坚信的是我们移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的教育会对我们教育有所影响,有所补充,但是作为颠覆而言我想永远不可能。

  主持人董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爱,一个是永远不可能。通过这样的表述,有理有据,貌似也是占了上风。我们今天在讨论这样一个辨题,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短视频,再一次加深足够的印象。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移动互联企图,或者正在颠覆传统教育方式,但是究竟最终能不能够彻底颠覆?就是我们今天的辨题。甲方二辩发言。

  董默涵:我觉得颠覆这个词有点太严重了,我觉得甲方、乙方谁也说不准能否颠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承认的,代替网络教育已经完全做到了,为什么?因为今天有这样一个活动,既然网络教育的出现,说明所谓传统教育存在着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刚才各位教授在讲述十八大关于教育这个事,我们看到一些比较敏感的照片,我最终在微博上看到了,关于所谓传统教育的缺点,以及让人讨厌的,非常看不惯的现象,越来越多了,越来越严重了。我觉得网络教育的出现,可以说最起码救传统教育的场。如果没有网络教育,尤其是中国的教育,所谓传统教育模式早就完蛋了。我们在《老外看点》,几乎每一期少不了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随便举一些不合格老师的上课,虐待儿童,用的教材过时,不实际,孩子们上课,我两个儿子,大儿子走神已经出了名,他走神不是个个例,他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受害者,你要是说支持传统教育模式,应该说你在怀旧自己的小时候,因为那时候确实没有网络,你没有这个选择。当然过去的事是十全十美,太棒了。如果说中国现在没有网络教育,我觉得我们早晚会研发出来,最大的区别,网络和传统是个被动与主动,所有上网授课或寻找资料,都是主动的,因此他们的注意是百分之百的集中,而不得不上课,因为国家规定的,不管下雨还是下雪你都得去,授课的内容不再由你决定。至于将来找工作有没有帮助,那就另当别论,反正在这一天爸爸妈妈没法陪你,你只好上课。在这种心态和你完全是主动的授课,你说你最后的收获会有什么不一样?你把学习当做一种爱好,没人提醒你。同样的,只要你爱上学习,你绝对是受益匪浅,并不亚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主持人董路:非常感谢董默涵,一个外国人操着流利的汉语,非常不错。他刚才说颠覆这个事先不说,先说代替。如果你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后来有一个男人代替了你,难道你没有被颠覆的感觉吗?

  董默涵:我还好,我估计现在我老婆不让我玩儿这个了,她比较保守。

  主持人董路:接下来我们再重复一下甲方和乙方的观点,甲方的观点是移动互联网是可以颠覆传统教育方式。乙方自然是,移动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教育方式,接下来有请乙方的第二位辩手发言。

  张树庭:作为乙方的二辩感到很惭愧的是,我的普通话不如甲方普通话好,我很开心是甲方的观点是同意我们的观点,是改变不是颠覆,移动互联产生非常大的改变,当然也包括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支持获取知识更加的便捷,对信息的理解更加的容易,而且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意见,这都是他的优点。但是教育这种变化是否达到了颠覆的程度?也就是说使得教育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认为绝无可能。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专门研究教育哲学的,是中国传媒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杨旭东教授,他说人类千年延续下来,教育内容的经典是,教育间接的连续性,这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包括学校教育的宗旨,他的目的,他的功能是不会改变的。何况,移动互联网相对传统教育有先天的弱点,虽然获得信息更加容易,但是我们可能缺乏求知过程中的乐趣,我们可能会缺乏对知识的敬畏。虽然对信息的理解更加容易,但是我们思考力、想象力会下降。虽然更有针对性,但是我们一辩说缺乏师生互动的氛围,这是他基本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首先不可能颠覆。第二,我们要承认他的作用,他的作用是有目标,是有他的适用性。我总结了几点,移动互联网更适合知识的传递,而不是价值观的教育和文明的传承。他更适合流水线式产品的生产,而不是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他更适合的是技术教育,而不是基础教育;他更适合的是继续教育,而不是学历教育。更适合的是高级的教育,而不是基础的教育。

上一页12下一页

对话:移动互联VS传统教育

对话:移动互联VS传统教育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