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让国人提笔忘字 七成不会写“癞蛤蟆”

2013年08月16日07:31  新华网    

  编者按:汉字博大精深,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随着科技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汉字受到了E时代的冲击,传统手写文字的习惯已被悄悄颠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年轻人退化成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失写一族”。面对日渐退化的书写能力,让人们产生了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数码时代,我们要尽量少抽“电子鸦片”,避免汉字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努力打好这场“汉字保卫战”!

===汉字之殇 你还会写多少汉字======汉字之殇 你还会写多少汉字===
成人书写能力退步更严重成人书写能力退步更严重

  日前,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成人体验团”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2013年零点指标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

  不少网友在看过节目之后,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听写记录,更有人吐槽:“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学的汉字都还了一大半给老师了。”网友“轩辕十四Victor”感慨道:“我连自己的星座‘摩羯座’都写错了,在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详细

  学生能写出“荦荦大端”写不出“髋关节

  挑衅的“衅”、东施效“颦”的“颦”、一瘸一拐的“瘸”、犒赏的“犒”……8月1日晚在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给参赛的中小学生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但都被他们一一化解。

  这档面向7岁到17岁中小学生的汉字竞赛类节目,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题库,尽可能地向参赛选手发难。同时,利用“汉字十三宫”的设计,让选手在答错题的情况下还能左右平移,以获得回旋机会。高一女生李楚楚信心满满,她在第一宫里答对了“秦晋之好”的“秦”,但第二宫里,“舂米”的“舂”,把她难住了。

  “‘舂’下面是个‘臼’字,我们生活里就有捣药的药臼子。”在该节目中担任“汉字先生”的于丹惋惜道。但对于今年16岁的李楚楚来说,无论是“药臼子”还是“舂米”,都显得过于遥远。在闯到最后一宫时,她因写不出“簸箕”的“簸”,没能顺利过关。

  无论是《汉字英雄》,还是央视科教频道8月2日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详细

  我们怎能被一只“癞蛤蟆”打败

  桀纣、拾掇、癞蛤蟆、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如果让你手写这些词语,你能写对几个?日前,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社科院专家当裁判,14岁上下的小选手们同场竞技听写汉字。“熨帖”一词,成人体验团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一词,只有30%的人写对。(8月5日《扬子晚报》)

  不管是两个字的“桀纣”“拾掇”,还是四个字的“枭首示众”“未雨绸缪”,应该都算不上是生僻字,如果有人说这几个字不常用,所以才不会写,那么好吧,来一个常用的“癞蛤蟆”。结果,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人体验团中,只有三成的人写对了,也就意味着有高达七成的人,被一只“癞蛤蟆”给打败了。

  ===汉字之危 追求方便的同时我们丢掉了啥===

  “彻底认清了自己文盲本质”

  实际上,对现代人来说,写不出,念不对,勉强写出来还潦草难看到让人不忍目睹的汉字,又何止是一个“癞蛤蟆”呢?当很多网友感叹“彻底认清了自己文盲本质”的时候,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也许有人会说,电脑普及时代,早就实现无纸化办公了,会不会写汉字又有什么关系?各种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用电脑打字不是更方便,更快捷,也更有效率吗?

  我们承认,电脑打字要远比用手书写更有效率,更方便快捷,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势必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书写的乐趣,比如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与传统,比如一封手写家书所带来的真诚与温暖等等。这么说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拒绝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应用,非要退回到手写时代。只是在利用电脑时代所带来的效率与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拿起手中的笔,重拾书写的乐趣,并且在这种一撇一捺的书写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

  汉字为什么有危机

  某种意义上说,汉字危机是当今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危机的一个面向,一种反映。全球化在经济上体现为跨国公司,经济产业链的全球配置,在文化上则体现为西方文化,可以说是拼音文化的扩张。

  因键盘的使用而引起的这一轮的汉字危机,也是一种现代性的危机。以键盘为标志的电子技术,是一种现代技术,它已经全面接管现代社会的运转,塑造了现代生活的面貌。放弃键盘,理论上在一个封闭环境比如一个国家内部也许可以做到——事实上,根本做不到。但这意味着放弃了效率,放弃了与世界接轨,也就是放弃了“现代化”。

  如果加入历史的眼光,我们会发现汉字的危机,存在历史的吊诡。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不少重量级的文化人是非常激进地批判汉字文化,他们中有的人认为汉字与现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主张学校都要采用拼音文字;还有的人甚至主张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这些主张是激进的,因而可以说是革命的,这是当时中国先进分子对国家富强的强烈诉求在文化层面的反映。汉字作为旧文化的突出代表,被当做进步的拦路石,必须彻底的搬开,才能产生新的文化。在现在看来,这可能是汉字的危机,可当时人不这么看,不仅不是危机,反而是革命,是变革的机会。>>详细

  ===重拾汉字之美 拯救汉字危机===

  时代亟须“书写文化”

  有文化学者建议,现在亟需在全社会倡导书写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了解汉字,感受书写的魅力和汉字一笔一画间的意蕴。文字是表意的,包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的核心。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接触手写汉字,感受汉字。汉字文化的开发和普及需要多方的努力,这就需要社会上多开一些具有公益文化性质的汉字书法课,把书写文化恢复起来,尤其是大众文化媒体,应该多设置传播汉字文化的节目和版面。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言,它是反映个人灵魂的一面镜子。其实,一个社会的语言,也反映着这个时代的语言文化状况。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流行的语言、文字,应该被看作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如今,我们对汉字缺乏尊重、爱惜和保护的态度,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的流行,提笔忘字的“新文盲”的出现,乃至汉语出现的文化危机,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过度的精神贫困。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详细

  重拾汉字之美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文字曾有过近乎神圣的敬畏感。民间一向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凡写有字的纸张,人们都会郑重收存或焚化,丝毫不敢怠慢。这与当下年轻人“提笔忘字”的现状,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结果便是,作为符号和工具的汉字,往往只是在实际运用这个层面上存在。客观地说,无论电脑怎么发达,它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今人书写能力的退化,不仅透露出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离人们渐行渐远,更反映出人们在实用主义价值观冲击下对古老文化的轻视,以及对传统文化敬畏之心的日渐丧失。

  国人“提笔忘字”的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电脑时代越发达,其蔓延速度越迅捷。重拾汉字之美,仅仅电视档节目文字测试档的火爆来激发我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当务之急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中小学汉字教学行为。写字、练字的使命在学校里就该完成,因此学校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无论是作业、笔记都应该手写,少用电脑。键盘时代的高效与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在速度和效率面前,我们大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详细

  别忘了笔尖上的美

  当代中国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早不陌生。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当汉字在笔尖上变得生疏和踌躇,网友纷纷扼腕。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不坚持正确书写,谬误就会乘虚而入,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

  键盘时代的高效与用笔书写的乐趣,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在速度和效率面前,我们大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详细

  不妨学学钱钟书给孩子写家书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犹如快餐式教育方式,学习的内容都与升学有关,读书无用。更严重的是,许多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退步得也极为厉害,那也是因为大学对于汉字的应用能力训练较少,大学生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些大学生甚至无法用笔完整书写一篇文章。

  而这一点,就需要全社会,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微博]一起改变教育模式和理念,各司其职。比如,钱钟书就习惯给自己的孩子写家书,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每个星期给子女写一封书信,并让他们回复一份。这不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直接地锻炼家长和子女汉字书写水平的方式吗?文化的承担者是个人,要提高全民汉字水平,就应该先明白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从自己开始,共同转变观念,重视汉字学习。>>详细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