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特殊教育传递幸福

2013年09月06日11:27  京华时报 微博   

  □我们身边的好老师

  “做一名真正爱学生而又让他们喜欢的好老师”是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颖的目标。从1998年毕业后,王颖已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5年。每天,她都要面对一群身体或智力残疾的孩子,耐心教与他们生存的能力,用爱陪伴他们幸福成长。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

  真诚相待感受幸福

  顺义特教学校是一所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多动症、脑瘫、多重残疾孩子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王颖常说,从主动选择特教专业那天起,自己便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幸福生活。她与学生朝夕相处,心灵相通,把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之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重度智障的学生刚来时大小便都无法自理,脑瘫的孩子总是摇头不止、流口水,身上还散发着刺鼻的异味,但王颖从不嫌弃他们。孩子们不会吃饭,王颖就一勺一勺地喂;行走不便,就搀扶他们上下楼、上厕所,也曾在无数个夜晚陪着生病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诊所打点滴。

  悉心的照顾、真诚的付出换来孩子们的喜欢和依赖。王颖说,当听到孩子们亲切地称自己为“好姐姐”的时候;每逢节日,收到孩子们送上的自制贺卡时,王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用心创造生命奇迹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王颖深知训练聋儿说话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为了促使聋生更有效地学习语言,王颖大胆实践,先后探索出“活动再现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支持法”等辅助聋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记忆最深刻的一节课就是学习汉语拼音“a”,这个简单的发音王颖整整教了3天。刚给学生作示范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一片哇、哇的声音,却没有一个正确的。王颖没有着急,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旁,让他们感受声带的震动,再去模仿。一次,两次,三次……最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发音,但是个别同学在发音时容易把舌头后伸,口型夸大。于是王颖就用棒棒糖压住他的舌尖,保持舌位不变。这样反复练习后,学生的发音终于有了进步。

  无数次的练习终于换来了孩子第一声“妈妈”,家长[微博]们兴奋地说:“我以为我这辈子再也听不到他叫我妈妈了。”

  从舞台上找到自信

  学会说话,只是聋哑学生走进有声世界的第一步,在王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帮助这些孩子们站上舞台,真正“听”到掌声响起来。

  柏鹏是来自北京第二福利院的孤儿,听力障碍和特殊的生活经历造成了他心理扭曲。刚来校时,他不是跟同学闹别扭就是破坏教室公物,同学们都管他叫“小怪物”。王颖通过多方了解,发现柏鹏特别喜欢跳街舞,而舞蹈教学又正是王颖的强项,于是她利用下班的时间和柏鹏一起练习,一起设计动作,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舞蹈队,在学校的体育艺术节上一展身手。

  为了让柏鹏融入到集体中去,王颖组织了一次“我说我幸福”主题班会,给这些孤独的孩子过生日,让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幸福,用笔写出自己的幸福,用舞蹈舞出自己的幸福。当柏鹏手捧香甜的蛋糕,尽情用舞蹈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所有同学都为他鼓掌,隔阂一下子消除得无影无踪。

  在特教岗位上奉献了15年,王颖醉心于自己的工作,心甘情愿地放弃了多次调离的机会,因为她已离不开那些孩子,孩子是她心中挥不去的牵挂。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