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从地狱起飞
http://www.sina.com.cn 2000/10/25 18:48 博库网
我生下来不久以后,就被教导,学会了问:他是坏人还是好人啊?而且不厌其烦。接着,大人们厌烦了,他们不负责任的回答,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愚蠢,我不再问了。忽然有一天,我的身体渐渐长大,且被逐步壮大的自我意志驱使做了很多的事后,大人们开始注意我,开始品评我了,当然词汇的丰富根本无需再出现“好”与“坏”两个字。但是,我终于还是感觉到了被别人贴上“好人”或者“坏人”的标签后的痛苦和无奈,那意味着你被设计了,今后就只能做什么了,必须做什么了,一定不能做什么了,最后,你发现自己也就是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
棉棉,就曾经不小心地被设计了,她梦魇似的经历可以证明她被设计得有多狠。但幸运的是,棉棉只是失掉了一副翅膀,她的心中仍然还有善良、敏感、自醒的影子,所以,虽然跌落到了地狱,一旦找到合适的翅膀——写作,她仍然可以重新起飞,并引领我们发现、关注还沉沦在地狱中的那群边缘人。
我相信,棉棉本质上应该和一些同时存在的“美女作家”一样,渴望爱情、执着于自我,对青春敏感、向往物质和金钱,这也是“7O后”的社会气氛。不同的是,棉棉并不急于炫耀自己性观念多么开放,性欲如何旺盛,以及多么有钱有闲经常出入迪厅酒吧的被标榜起来的“时髦”生活(当然,仍有很多人愿意从棉棉的作品中找寻另类新鲜的刺激),或者就因为她来自地狱,她无需想象,没有虚荣,想要的只是摆脱和释放,在我的眼中,她的作品因为毫不掩饰的真诚以及自醒,因而充满了来自地狱的气息,呻吟、痛苦、沉沦、挣扎……读她的作品,对脆弱的神经是个考验。
正如棉棉自己说的,“譬如吸毒,那真是一场不愉快的经历。做街头少年也绝不会是赏心乐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书里的人物可能在大家看来有问题,但他们最初都不是存心学坏的”。棉棉,一个曾经被歧视的生命,依靠写作重新获得了力量。她用感性去捕捉理性,她宣泄她的以及她原来所在群体的痛苦。但是,她或许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痛苦被炒做成了一种时髦。她自己也成了所谓“7O后”作家群中的一员,她所写的也成了作家群的重要标志。
一个新的标签就这样被贴在了棉棉的身上。
棉棉倒是从一开始就激烈反对这个标签的,她从自己原来的经历中想必已清楚地知道被别人看死的危险。何况,日益时尚化和商业化的“丰乳肥臀”们的确在想尽办法地创造着最大的商业利益。在看不见的黑手的推动下,棉棉将如何做?写作今后还是她的翅膀吗?亦或成为令她再一次沉沦的陷阱?
有人曾就《糖》以及刚被灭掉的《上海宝贝》的另类文学,阐述过有关三类人的理论。他认为世界是由三类人组成的,第一类人为社会贡献自己,他们创造财富,支撑着这个世界;第二类人享受生活,他们让这个世界更精彩;第三类人标榜自我,践踏权威,拼命毁灭这个世界。因为所做的不同,所得也不同,第一类人得到了社会地位,但却丧失了享受的快乐;第二类人得到了享乐,却失去了被尊重;第三类人找到了自我,却最终被世界所遗弃。
棉棉是哪一类人呢?我想她原本属于第三类人,而现在她在第二类人中间徘徊,说她在徘徊,是因为她的意志和良心正在影响着她向第一类人游移。听说,她现在生活态度严肃,关心有问题青年,反对海洛因,反对“自由的爱”,经常策划各种主题的派对,执着思考“什么是自由?”。
小孩为此感到高兴,这个习惯一身玄衣的不够靓的女人终于有了面对阳光下的世界的“面孔”了。
但是,她仍然是危险的,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就像是一把利刃,永远都在她的身体里,足以使她不由自主地把在那段岁月里学会的东西,以别种的面目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为她足够聪明。她可以变出糖,也可以变出盐,或辣椒什么的其它东西。
正如她在《糖》前面所讲的:“这本书,是一些曾经流不出的眼泪,一些笑容里的恐惧。这本书,是因为某个黎明,我告诉自己必须把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吃下去,必须让所有的恐惧和垃圾在我这里变成糖,因为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们会爱我。”我们爱着她吗?(文/马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