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问题的历史渊源
新西兰人似乎对小偷不像中国人一样深恶痛绝,在小学里很多小学生就偷文具,中国孩子带到学校的文具一不小心转眼就不见了。老师并不会去认真处理这一类事情。在新西兰经商的中国人最头痛的也是小偷问题。很多青少年放学时在商店里瞎逛,只要你一眼看不到,他们就要顺走一点儿东西。青少年不觉得这是犯罪,其家长也不觉得是一件可耻或丢人的事情,
就是从政府最上层的立法机构也能看出来对盗窃犯处理的不太在意。
究其原因,可能同新西兰成立的历史有一定原因。1840年,英国政府通过同毛利人签订“怀堂伊条约”的形式,将新西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每年的2月6日,也就是签约日,是新西兰的国庆节。与其他国家国庆节所不同的是,新西兰的国庆节不是庆祝日,而是毛利人的抗议日。每年的国庆节不是庆祝游行,而是抗议游行。因为“怀堂伊条约”有两个版本,英文本和毛利文本两个文本在关键的地方有所不同。按毛利人的讲法,英国人采取欺骗的手段,“偷”走了他们的土地,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偷”,例如极具争端的海床海岸所有权,2004年被英国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判给了英国皇室。毛利人从大的方面争不过英国人,就从小的方面着手。他们两大民族你偷过来我偷过去,中国人成了夹在中间的牺牲品。
从国内移民到新西兰的李先生一家深受小偷之苦,实在忍无可忍了才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时下不少国人在检讨“中国人的劣根性”时,往往会说中国的小偷多么多么可怕,并以此认定“世风日下”,岂不知在中国之外,还有更厉害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