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10年全省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开考,19.2万名考生,5958个职位,考录比为32:1。与近几年每年净增好几万考生相比,今年的笔试人数出乎意料的“平稳”,仅比去年多了几千人。但依然庞大的考生数量,有限的职位,96%以上的淘汰率,这场考试本身的激烈程度丝毫没有减弱。
2010年全省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在14个考区、146个考点、6438个考场同时举行,笔试考生为191628人,其中网上报名考生185487人,现场报名的特殊职位考生1198人,选调生1426人,警校生3517人。
据了解,笔试分为《公共基础知识》(A、B、C)、《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B、C)和《申论》,所有笔试科目及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科目加试均于当天结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将于5月底前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向社会公布考生成绩。招考单位将在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面试结束后,有专业科目考试的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占35%、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占15%、面试成绩占50%的比例,其余职位按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的比例计算。根据考生的总成绩,按职位拟录人员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考察人选。各招考单位从考试成绩、体检、考察都合格的人员中确定拟录用人员。拟录用人员公示7天后,办理有关录用审批手续。录用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任职定级。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录用资格。
当天,云南、湖南、海南、山东、内蒙古、广西、宁夏、陕西等14地省公务员考试同时举行,争夺公务员饭碗的全国总人数超过了百万人。
考场:“电子警察”严阵以待
清晨6点45分,南京林业大学考点,虽然离开考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数百名考生已经在空地上等候,虽然人多,但十分安静,大部分人一边看复习资料,一边匆忙吃着早饭。对考生来说,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又关涉到“饭碗”,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此时,考场外拉起警戒线。7点30分,考生开始进场,一刻钟后,原本满满当当的广场上空无一人。8点整,考试正式开始。
记者注意到,考场外早早竖起防止舞弊的高科技屏蔽仪。据悉,此次公考笔试全省共动用了2160台屏蔽仪和142台便携式身份证识别仪。今年招考部门将对作弊者实行重责:报考者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或伪造学历证明及其他有关证件骗取考试资格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报考者持假证件参加考试或者抄袭、协助抄袭的,将被取消此次考试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如果串通作弊或者组织作弊、由他人替考或者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将终生不得报考公务员。
考生:竞争再激烈也要试一试
2天前,今年即将从香港中文大学大众传播专业研究生毕业的王月专门请假飞回南京参加公考笔试。王月坦言:“自己目前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从南京一家事业单位辞职到香港深造,2年后又选择回来考公务员,这样的选择很实际也很无奈,不管在哪里读书,毕业后都要面临工作问题,公务员在香港也是让人羡慕的好工作,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虽然报考的南京市白下区科办员职位有90多人竞争,但还是要试一试!”
南大金陵学院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邵俊5点钟起床往考场赶,他报的是无锡市工商系统职位,“回老家当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考不上,我就自己创业。”其实邵俊已经找到一份“兼职”工作,网站维护,每周工作20小时,月薪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但没有签合同,也不交保险,这让邵俊感觉没底。“这个工作周末就能完成,找份正式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备战公务员考试的几个月中,邵俊每天在网上做题,或者看一些复习资料,尤其在《申论》科目上下了一番功夫,看范文,自己练习。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考生把公考当成不容错过的机会,但很少有人将公考作为工作唯一出路。
考题:围绕社会热点考能力
水资源价格改革、道德模范评选、三农、上海世博会……这些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今年公考笔试题目中亮相。笔试结束当天,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邀请专家对笔试题目进行分析。
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认为,今年很多题目设定的身份贴近基层公务员,如假设考生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草拟一份板报所用的节水宣传材料。在关注微观的同时,试题也照顾了宏观的要求,比如《申论》中最后一道题,要求针对国家水资源改革基本思路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具备对宏观政策把握的能力。此外,笔试题目直指公务员执行能力,比如公文实务题中要求写一份休假通知,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务实,要求也很具体、细致,写好不容易。今年《申论》给出的材料关联性比较强,反映的问题集中,考察考生依据工作目标、组织意图,并结合客观情况和自身经验,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与当前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要求是相符的。
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分析,江苏公考笔试题量比国考少一些,但同样要求考生反应快。贴近现实是笔试题目的最大特点,如《公共基础》科目考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上海世博会,涉及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三大方面。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庆五说,今年50%以上的笔试题目是关注最新的社会现实,集中在管理、法律、经济等3大类知识的考察,以及执行能力、应急能力、运用知识等能力的考察。针对A、B、C三类不同职位,题目的区分度非常明显。南京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周建国教授认为,此次考题在区分度等方面有一些创新,命题风格也有一些变化,如去年《申论》强调宏观、综合思维,而今年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如果考生知识面不够广,光靠押题,无法取胜。(吕 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