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结构化面试命题精髓及高分策略
第一节 综合分析题命题精髓及高分策略
一、综合分析题导读
(一)专项导读
1.综合分析能力定义
综合分析能力,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能力。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之,综合分析就是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
2.综合分析题测评能力
综合分析主要测评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作为公务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综合分析能力是面试考试中必考的一项要素。因此,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面试过关至关重要。
3.综合分析题命题意图
综合分析试题一般有以下命题意图: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水平,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必备的素质和要求。
4.综合分析题常见问题
(1)事实不清:对热点事实不了解
考生对于热点事实不清主要体现在:不知事件的五个“W”(What、who、when、where、why)、不熟悉相关政策、不清楚相关背景。面试考场中,这是不少考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拿到一道面试题,却不知道题目中的热点为何物,或者知之甚少。例如,不关心世界杯的考生们,自然不知道意大利队在两届世界杯上的反差,自然无法回答2010年7月17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公务员面试真题“世界杯卫冕冠军早早淘汰你怎么看。”再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如果不了解这一政策,则无法作答。
(2)方法不明:对分析方法掌握不科学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规律,而这一规律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都是可以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的。在综合分析试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并且,思维方法运用得如何也直接影响作答。在面试考场中,不少考生在明晰热点事实的情况下,常常因为分析方法不当而表现不佳。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考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上。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孤立、局部、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不分,原因与结果不分等。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孟母为子择校而居,谈你的看法。”许多考生只会谈到择校问题,而忽视背后的辩证分析。
(3)观点不当:观点偏激
观点是考生与考官交流的主要内容,准确而鲜明的观点往往让考官眼前一亮。观点是作答的核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在面试考场中,考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在观点上常常会栽大跟头。主要体现在:观点偏激,有点愤青的感觉,这主要发生在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上,不少考生血气方刚,容易激动,不小心说出了偏激的观点;观点剑走偏锋、与主流观点存在重大偏差,这主要发生在存在争议热点的试题中,由于对热点的定性出现偏差,结果观点跑偏了;观点错误,不能有效反映试题本身的主旨,这主要是对热点本身的错误理解、反方向理解导致的,其常常出现在一些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陷阱的试题中。
(4)素材不足:无话可说
素材也就是答题的血肉,没有血肉做支撑的作答是难有亮点的。考生往往苦恼于无话可说,没有名言警句铺垫,没有鲜明事例论证,没有规范语言支撑,甚至无法寻找合适语言组织答案。这些都是考生缺乏素材的表现。特别是在作答观点理解类、漫画类试题时,素材显得更为重要。
(5)内功不深:缺乏理论基础
内功是考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这需要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而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内功不深就造成问题看得不透、谈得不深,始终做表面文章。考查考生内功的综合分析题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类、观点理解类、政策理解类试题中。三类试题都需要比较强的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例如,2010年中央部委考查的“离心力现象”、“低碳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原理剖析
综合分析题涉及的原理非常多,多集中于哲学方法。本书主要介绍面试中常用的三种原理。
原理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维持事物自身存在的方面,叫肯定方面,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叫否定方面。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何根本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否定看作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观,其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就是抛弃,是不包含肯定因素的绝对否定,是全盘的肯定或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即批判地继承,反对形而上学的复古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待西方文化,既要反对“全盘西化”,也要反对“闭关自守”。评价历史人物也应全面分析,分清主流和支流。
由于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总是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两次转化,形成一个周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前进上升的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总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这一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的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要幻想一帆风顺,要居安思危,乐不忘忧;困难时,也不要一蹶不振,要看到光明的前途。直线式和悲观论都是错误的。
原理二 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强调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在运动。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无论哪一个事物的发展,内因和外因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哲学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我们也要争取好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公务员的实际工作中、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原理三 质量互变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然后又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事物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质变又称为飞跃、突变。从量变到质变,然后又开始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过程,就叫做质量互变规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