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链接
近些年,城市改名渐热,有追风之势。观其现象,多以历史文化、当地特产及自然风光为旗号。比如有人提议株洲应改为神农市,依据是株洲有炎帝神农氏之陵;而轩辕(黄帝)故里新郑,也有想法改为轩辕市,炎黄缺一不可,历史上正是黄帝轩辕取代了炎帝神农。如此,天水可名正言顺地改叫伏羲市——既然有神农、轩辕冠以市名,就不能忽略其前辈伏羲,何况还有说法称伏羲乃三皇之首;而最近传出“女娲遗骨”逸闻的吉县,也可按此路数改为女娲县、娲皇县,女娲在伏羲之后、神农之前,这个环节不能掉链子。 最近,新疆麦盖提县拟改名为刀郎县。当地官员称,希望此举能提高知名度,改变闭塞状况,以发展旅游业。说实话,初闻刀郎之名,乃受益于那位同名歌手。
京佳解读
一大批地方进行改名,京佳胡老师分析为以下几点。
1. 城市改名并不仅限于材料中的地方。2010年,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阳。事实上,在此前的一二十年,中国城市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有些市县更名,的确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如湖南大庸,地处武陵山区,曾被笑称“抽一根烟就可走遍的县城”,闭塞落后,鲜为人知。1994年4月更名张家界市后,建机场、通火车,知名度飙升,2009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跃入全国一线旅游城市行列。为突出文化旅游主题,风景名胜所在城市,纷纷更名,华丽变身,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县改名武夷山市、四川南坪县改名九寨沟县、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等。
2. 城市改名带来的利益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从政治和经济上来说,有些地方政府政绩思想严重,只要是认为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事情都会争着去做,不会过多地考虑影响和后果。思想短视而功利,在错误政绩观的影响下,必定会做出一些盲目短浅、急功近利的事情。
从文化上来说,地名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旦更改,历史事件、典故、文化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改名应吻合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传统。更改地名不能割断城市历史文脉,不能让多数人失去记忆。
3. 风景名胜地更名的成败关键,并不是其文化内涵的追溯,而是处理好风景名胜地和旅游依托城市的关系。以尼亚加拉瀑布为例,其依托城市是纽约州的布法罗市,该市是铁路、公路和航空的枢纽,是游客前往瀑布区的交通中转站,但布法罗并没有更名以贴合尼亚加拉瀑布,而是瀑布脚下的小镇更名为“尼亚加拉瀑布城”。由此可见,更名地区宜专不宜杂,宜小不宜大;此外,依托城市应维持自身名称的固定性和延续性,不必更名,以避免交通混乱,辨认不清。城市更名应从城市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的发展定位出发,应注意差异化定位,不要盲目追逐更名潮流。应理性对待,把城市更名和城市定位融为一体,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