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逢上被称为“史上最苦铁饭碗”的2013年公务员[微博]招考,仍有137万人报名参考,报考总数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关口,最悬殊考录比例甚至达到9470:1。可另一方面,一项调查则显示39.10%的受访公务员有着“提前准备退路,以防万一”的想法(据《潇湘晨报》)。
作为被推崇为理想职业的国家公务员,为什么会有近四成在考虑退路?此项调查另一个数据的“巧合”基本可以作出解释——38.53%的受访公务员认为“现实与预期相差太远”。于是分析和反思报考公务员的预期和担任公务员的现实,寻找降低公务员热和化解公务员的“动摇感”的两全之策便成为应有之义。
其实不仅在我国,报考公务员在许多国家也是一项热门选择。韩国超过三成青少年最想从事公务员职业;俄罗斯42%的民众认为国家公务员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印度视公务员为“光宗耀祖”的行业;由于经济下滑,欧洲一些国家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公务员热”;在美国,也有超过30万名申请者竞争3300个政府新增职位……众所周知,工作收入稳定、有各种社会保障和一定社会地位一直是人们选择报考公务员的初衷,在国内外恐怕都不例外。此外还有:工作清闲、养老不愁;人脉极广、风险极小;前景远大、父母期许等等。当“官”所能带来的权力因素,也自然成为其中不好明说的原因。
但实际上,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92%的人都是科级以下的普通公务员,除了8%的副处级以上所谓“领导干部”以外,绝大多数公务员的绝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只能在科员、办事员的角色上工作。而普通公务员所能带来的收入、保障并不较白领为优,其所提供的人脉关系和发展前景亦不见得强过在市场中弄潮的中小企业;所谓“工作清闲”、“最苦铁饭碗”的种种“注释”已经预示着公务员也绝不轻松。
让报考者清晰地了解现实,将有助于其清醒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对于一个清正廉洁的公职人员来讲,国家机关既不是安乐窝也不是避风港,既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有的是自身价值在造福百姓中的实现,有的是满腹才学在服务社会中的践行,有的是责任与担当、奉献与付出,甚至是殚精竭虑与鞠躬尽瘁……如果报考者能够摆脱一些物质至上的期许,多一点崇高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期许将注定在奋斗中变成现实,其“落差”将大大“缩水”。
当然在现阶段,对于公务员热的升温和公务员的“思变”情绪,并不能只靠精神要求来解决,必须有赖于制度层面的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兼顾两方、科学人性的公务员退出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应该带有对于慵懒和无能公务员的淘汰作用,在“入口”上改变“铁饭碗”的标签,又能在“出口”上刺激队伍的流动。给身在其位、不司其职的人以警示的同时,改变社会上对于离职公务员的负面印象,给期待其他发展的公务员以机会和平台。
总之,一个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的水平,无论是现职的公务人员还是以此为目标的考生,都应该坚定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国家也应以良好的制度机制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正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