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省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孝工资”

2012年11月08日10:23  京佳公务员 微博   

  【背景链接】

  所谓“孝工资”,是公司按照一定标准给员工的父母发放的工资,是代替员工尽孝道的一种企业行为,该部分资金完全由公司独立承担,与员工工资待遇完全分开。

  在中国山东滨州市一公司里,出现了员工的父母也能同时领工资的新鲜事,该新闻被媒体报道后,被媒体和网友称为“孝工资”。2007年,“孝工资”在这家公司高管层面实施。公司按照每位高管月生活费10%的标准支付“孝工资”给他们的父母,支付的钱完全由公司负责直接邮寄给其父母,并不经本人。从2010年起,”孝工资”制度在该公司全体员工中实施,公司为所有员工父母发放200-500元不等的“孝工资”。2011年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为每位员工的父母办理了“孝工资”银行卡,公司每月20日左右将钱直接打到卡上。截至2012年3月,该公司共发放“孝工资”近5000万元。

  【启示解读】

  首先,“孝工资”的可贵就在于对员工地位和价值的充分肯定,管理学告诉我们,员工唯有在赢得尊重的基础之上,才会尽心尽力地回报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才会有情感上的良性互动。给员工父母发放“孝工资”的做法,显然就是对员工细致关怀的一种体现。虽然发放的“孝工资”并不多,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个员工及其父母,从而使员工工作更舒心,其父母更放心。更重要的是,它树立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企业文化更具吸引力。这份正常工资之外的“孝工资”,是企业代员工尽孝的人性化管理之举,也是一份温馨的亲情保障。此举有利于倡导、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引导感恩的社会氛围。

  其次,“孝工资”为破解用工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事实上,为破解用工荒,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给员工加薪,或者缩短劳动时间,但从效果来看并不明显。根本上,企业不但要改善自身的体制和建设,还要转变用人、待人观念,真正做到善待员工。企业从拖欠工资到发放“孝工资”,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劳资关系的亮点。除了“孝工资”以外,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不少企业显示出善待员工的姿态,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各显神通:给员工提供往返机票、提高工资、奖励出国游、放例假假甚至情绪假。这些既是企业在行动上的进步,也说明员工的地位提高了,新型劳资关系正在形成。如果有更多的用人单位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员工,员工投桃报李、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工作,必将缓解用工荒。

  最后,从大的方面说,发放“孝工资”不仅仅是给职工父母发放一点钱,补贴家用,也是宣传“孝”文化,提示职工尽孝道,这对于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必要的。发放“孝工资”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意味着在文明传承中企业大有可为,值得称道。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