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微博]研究与辅导专家 孙菲菲
提出对策题是近些年来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传统题目之一,要想很好地将此题型hold住,中公教育专家题型考生,作答的基本要求不可忽视。提出对策题作答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四点,即角色意识、有针对性、有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
(一)角色意识定身份
所谓角色意识,是指考生在答题时要有一定的身份定位。关于角色意识考生需分两种情况来对待:一种是题干中没有虚拟身份要求的;另一种是题干中有虚拟身份要求的。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对于题干中没有虚拟身份要求的试题,考生要站在政府的角度,从如何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之所以需要从政府角度出发,是因为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公务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因而考生要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准公务员,提出的对策须是政府部门能够采取的措施。除此之外,考试中还会常常看到题干中有虚拟身份要求的试题。部分提出对策题会在题干中要求考生以某种虚拟身份作答,如某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观察员、人口普查员等。对于这类题目,提出的对策一定要符合题目限定的身份要求。
【示例】
请以“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分析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要求: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对策可行,字数不超350字。
某考生对策部分答案如下:
第一,教育学生认清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把握上网的度;
第二,强化管理,避免学生逃课上网,关心学生在校外时间的活动;
第三,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落实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禁令;
第四,与家长[微博]建立沟通和联动机制,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必要时切断上网的经济来源;
第五,实行网络管制和技术监控,在未成年人上网时间超时后强制下机。
【中公分析】
这份答案中有一条对策是不符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身份的。
第五条对策提出要实行网络管制和技术监控,这不符合教育部门的职能范围。教育部门能够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教育引导和沟通协调,即前四条对策。至于网络管制、技术监控等,这些显然超出了教育部门的职能,在对策中提出这些是不适宜的。
(二)答题需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一定是题目指定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一定是题目提出的所有问题,而不是部分问题。要达到“有针对性”这一要求,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符合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中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那么答案中就应当针对“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二是对策源于材料。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是脱离材料,随意发挥。二是盲目使用所谓的“万能对策”。“万能对策”是考生在考试之前事先准备、背诵过的,几乎可以用在所有提出对策题中。这种对策看似是在解决题目的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到题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也完全没有结合给定资料,不可能有效地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很明显缺少针对性。
(三)对策提出要可行
所谓可行性,是指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提出来的对策如果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实施,那就是不可行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可行性,即对策要在经济上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政府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二是政治可行性,即对策在政治上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这一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不提反动观点。即对策的提出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反党反社会主义。第二,不越权。即应试者提出的对策不能超越一国政府的权力范围。
三是法律可行性,即对策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如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微博]及其常委会才有国家立法权,也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国家立法机关,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就立法这一方面提出对策时就不能说“县级政府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这就要求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应当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避免在答案中出现法律上的硬伤。
(四)可操作即具体化
可操作性即对策要具体。详细来讲,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第一,要有明确的对策内容。即措施如何开展,政府部门应当做什么,依照怎样的程序。这是对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最为重要的要素。第二,要有明确的对策主体。即由哪一个政府部门实施对策。第三,要有明确的对策客体。即对策实施的对象是什么。第四,要有明确的对策目的。即对策要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对策主体、对策客体、对策目的并非每条对策都要具备,但具备这些要素可以大大增加对策的可操作性,从而提升答案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