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改革是最大的机遇

2013年01月15日15:59  华图公务员 微博   

  作者:半月谈网 来源:半月谈网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尽管与十六大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强调“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此机遇”已非“彼机遇”。

  十年来,我国的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面临的任务也有转换。如今我们所说的战略机遇是一种爬坡上坎的机遇、是一种寻求突破的机遇、是应对挑战的机遇。这个战略机遇期展现更多的不再是顺风顺水的一面,而是流急浪高的一面,我们必须抢抓这个机遇,并赢得这个机遇。因为,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半月谈》2013年第1期)

  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赢得新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光明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历程。在新的历史阶段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应对新挑战,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结构调整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当务之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必须实施战略性的调整。结构调整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需求的比重,保持投资需求的合理增长,减轻对出口需求的过度依赖,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区域、城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也急需解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成败关键。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要求中国经济提升自己的站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更将强力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赢得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

  改革开放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深化对制度体系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精心设计,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倒逼转型: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科学研判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在传统要素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发展趋缓的情况下,如何理解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这是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关专家指出,虽然在全球500多个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60多个居全球第一,但这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成本巨大。此时,“历史上的机遇”转化为“现实的资源环境压力”。

  “20年前,我在温州调研时当地人问‘怎么才能赚到钱’,我说,背一台照相机去美国超市,看哪些不是中国制造的货物,拍一张照片,回国后比照生产,再卖到美国去。”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靠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增长模式一去不复返了。

  传统增长模式已经在经济层面表现为三个“难以为继”,即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在社会层面表现为“三个未能同步 ”,即工业化的同时未能同步推进城镇化、经济起飞的同时未能同步推进民生进步、做大蛋糕的同时未能同步切好蛋糕。

  相关数字表明,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照此测算,2010年以后的10年,我国在GDP年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到2020年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将接近美、英、法、德、意5个国家总和,能源净进口将超过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挑战越大,机遇也就越大。”危机会形成倒逼,往往也正是契机和转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这个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专家们认为,借助这种“倒逼”的力量,我国的发展完全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就是“新机遇”。而从国内外形势分析,我国也有条件抓住这个机遇。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及周边形势虽有变数,麻烦不断,挑战严峻,但整体上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我国在经济领域和安全环境上的总体战略机遇依然存在。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增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都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

  从发展空间看,尽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还有十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我国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服务业发展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可释放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等投资空间,并释放7亿农民拉动内需的消费空间。

  从发展支撑和动力看,建立在物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中国作为实业大国,产业转型对新技术有着强烈内在需求。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