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从严治吏、反腐倡廉保持高压态势,“八项规定”真落实,反腐倡廉全覆盖,“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治贪反腐大案要案陆续公布,一批高官要员纷纷落马,反腐成效显著。然而,在人们交口称赞的同时,官场却开始隐约弥漫着一种担心、忧心和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据人民论坛记者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官场廉政风暴之下,部分地方出现了“为官不为”、“懒官懒政”、“在岗不在状态”的不谐之音,部分干部感叹“为官不易”、“压力很大”、“忧虑增加”,甚至有不少干部表示“要想不出事就要少干事、不干事”。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此类官员心态亟待扭转。
近期,围绕当前官员心态,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分设“官员干事顾虑什么、郁闷什么、怕什么”“强力反腐下,官员的哪些行为可以适当包容,哪些行为坚决不能纵容”两个问卷,采用网络调查、书面问卷、面访、电话电邮采访等形式,通过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总人数12156人。调查结果发人深省: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求稳怕乱”心态束缚干部干事手脚;78.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员干事的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73.1%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干事动力不足;51.9%的受访者不认同强力反腐会造成改革步伐放缓……
顾虑、郁闷、害怕心态所体现的行为逻辑来源于利益的考量。官员青睐和看重的往往是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官员的干事动力处处体现“理性”的涵义。反腐背景下的官员心态转变引发的干事动力不足凸显了官员对待利益的简单化倾向。官员行为亟待突破“政治人亦即经济人”的魔咒,否则其结果必然是引发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公共性目标的缺失。
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既是对立也是统一的。公共目标的实现在于破除其中不合理的个人利益干扰,也在于确立其中合理的个人利益存在。“立”而不“破”导致改革无法推进、腐败难以根除,“破”而不“立”更会导致官员“不知道怎么干事”“害怕出事”。破除不合理的工资福利,确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旨在激发官员的干事动力;破除唯GDP至上的考核机制,确立公正透明的竞争选拔,方能提升国家治理的成效。利益的“破”与“立”既是保证官员干事动力的有效选择,也是对反腐与改革中官员心态背后潜在价值观的重塑与尊重。
官员的心态牵引着改革的动力。探索改革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将官员干事的动力凝聚为改革发展的动力,将官员的干事动力视作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予以准确把握。这也是提高各层级治理能力的题中之义。在国家治理发展的链条上,官员的心态成为反腐与改革的枢纽,官员利益“破”“立”之间的把握和拿捏,更应成为当前衔接反腐与改革枢纽的“黏合剂”。
打铁还需自身硬。然而,打铁除了需要力量,还在于节奏。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没有合适的节奏和气度更是打不出好铁。在高压反腐的情势下,“不作为”、“求自保”成为部分官员的最优策略,而更好地让各级官员在当前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有所作为,实则较以往更为重要,反腐节奏的“技术调节”也就尤为必要。包容与绝不纵容的利益选择,既是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也是关乎国家法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
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地探索官员心态,在于回应群众对反腐之力度的疑惑与关切,更在于满足国家对改革之效率的需求和渴望。切实回答官员心态背后的行为逻辑和制度机理的问题,将有利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有利于将官员的干事动力真正转化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官员心态调查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6月11日—2014年7月16日。
样本总数:12156人。
样本分布:(1)参与网友9085人;面向党政干部发放书面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71份。(2)东中西样本比例为34.8%、35.3%、29.9%;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样本比例为23.1%、76.9%;中央、地方、基层样本比例为:18.4%、36.9%、44.7%。
调查过程:(1)干部访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设计问卷;(2)试调查。在党政干部中随机发放问卷100份,结合回收情况,对问卷再次修改完善;(3)网上调查与书面问卷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并就调查结果进一步征集专家意见和干部反馈。
调查方法:(1)人民网、人民论坛网、网易、搜狐手机客户端平台进行网络问卷调查。(2)通过人民论坛全国理论调研点发放书面调查问卷。(3)面访、电话访谈、在线访谈等。
数据处理:百分比计算按照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干部群体和网友的权重为6∶4。
调查价值与意义
随着反腐触角的深入、“八项规定”的落实及反“四风”的开展,十八大至今,种种改变令人欣喜。然而,社会转变调试时期,往往也伴生某些不适和阵痛。人民论坛记者深入基层调研,与干部面对面接触、诚恳交谈时,发现迎接这场旋风的主体——官员,心态悄然发生改变,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波动。
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为搞活经济,放松了财经纪律,官场滋生了些许的不良作风,一部分官员不可避免地浸染其中。如今,这一部分官员难免会暗自惶恐,“比如过往收过烟酒礼品等,灰色收益被举报怎么办……”,除此之外,也有更多普通干部开始失落,“各种福利少了,所有待遇从简,每月微薄的工资已多年未涨,养家糊口都勉强”。他们踌躇不前,开启自保模式,放不开手脚;他们有所诉求,有时候会找不到干事的内生动力。
多棱镜下的中国官员可以说是“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统一体,具有双重属性。远观官员,看到的多是政治人的一面,履行的是公职、实现的是公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读现实中的干部,又都有着鲜明特点和生动面孔,是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会郁闷、会顾虑,当然也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当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不仅是贪官,普通干部同样会心生畏意。廉政风暴重塑官场风气的同时,也震慑官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在强力反腐与全面深化改革同时进行的关键阶段,我们的每一位干部都是一座战斗堡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须得认清这个调试期中广大干部的心态变化,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励,更有力地保证推进反腐与改革的成效。
当下官员最怕、最担忧的是什么?是否会因顾虑和观望而影响其改革动力?如何激发其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冲劲,凝聚为改革的巨大力量?为解答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本次专题调查。
调查重要结果
最怕什么?
●“工作上出事儿”“被媒体、网络关注”“腐败问题露馅”,得票率分别为64.4%、51.4%、42.6%。
最顾虑什么
●“触动利益,易得罪人”“太出风头,易招麻烦”“尝试创新,难得支持”,得票率分别为78.8%、44.3%、40.2%。
最郁闷什么?
●“公务员[微博]工资收入较低”“形式考核疲于应付力不殆”“制度缺乏弹性晋升难”分以66.8%、53.3%、47.3%列前三。
干事动力足不足?
●73.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员干事动力不足”,其中42.9%的受访者“非常认同”;39.9%的受访者认为反腐与治吏会产生激发作用,队伍的净化有利于增强干事动力,38.1%的受访者认为,监督过硬、激励过软,有可能打击干事动力。
公众能包容哪些?
●受访者对干部群体“逢年过节收受馈赠”“工会机关节庆卡券”“红白喜事适当操办”“婚姻家庭个人隐私”等包容度较高,得票率分别为45.8%、41.6%、37.9%、27.5%。
公众最反感哪些?
●“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义捞取好处”“收受大量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公众最反感,得票率分别为92.8%、91.8%、81.3%。
反腐重点在哪儿?
●“经济问题特别严重的干部”“十八大之后不知收敛的干部”“顶风作案的干部”得票率分别为 44.3%、28.6%、16.2%。
改革步伐放缓了吗?
●51.9%的受访者不认同“强力反腐、从严治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领域的改革步伐放缓”,非常不认同的比率占21.4%,不太认同的比率占30.5%。
能有条件赦免吗?
●66.9%的受访者不赞同“应当采取措施,有条件地赦免存在情节较轻贪腐行为的官员”,非常不赞同的比率占38.5%,不太赞同的占28.4%。
如何激发改革与干事动力?
●86.8%的受访者选择“总结反腐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持久、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位列第一;“明确什么叫腐败、什么期限内的腐败需要追究”,得票率达44.7%,位居第二。
文章关键词: 官员心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