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双手向2014挥手告别,张开双臂跟2015热情相拥。对于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新年似乎并不那么好过,因为,就业压力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头顶。相信很多公考[微博]族正奋斗和“厮杀”在备考的战场上,但是苦于备考难度大,尤其是申论成绩提高较慢,很多考生较为灰心失落。针对大家备考阶段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公教育[微博]专家结合长期一线授课经验以及对考生备考特点的分析,现将“亲测有效”的“三个一”复习法与各位考生分享。
一、备考的时间安排
以2014年和2013年山东省考授课阶段对学员的复习情况粗略统计,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考生在复习阶段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下面图表的横坐标是指大家从备考第一个月到备考最后一个月(以2014年6月份考试为例),纵坐标为平均每天的复习时间。
从图中能够比较明显地发现,考前四个月大家复习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即很多考生出现了复习疲软现象。而在第五个月和第六个月,出现突击复习现象,原因很明显:第五个月马上要参加笔试,需要集中突破;而第六个月部分考生通过笔试,开始进入疯狂的面试备考,甚至有考生出现通宵练习答题的,无所不用其极。但其实笔试申论与面试有极大相似之处,尤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逻辑是基本吻合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备考压力分散到平时,学会利用琐碎时间,每周五天坚持“三个一”。
二、“三个一”复习法
(一)每天一个早读
很多考生都明白功夫在平时,但是有几个能够真正坚持每天积累?一周抽出5天时间,每天早上用20分钟时间读一篇时评文章或者一段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晨读的素材最好能在前一天准备好。这20分钟的时间要求集中精力,不求多,只求有所斩获,哪怕只是一个案例,一种论证手法、甚至是一句名言,一种句式。例如:时评文章《“光脚院士”背后的纯粹力量》一文中,读完之后能够学到的东西有:
1.热点人物——李小文:中科院院士,中国遥感技术领军人物,留着胡子,一袭黑衣,足蹬布鞋,连袜子都没有穿,潜心于自己的科研事业。这是一种纯粹的力量,一种恪尽职守的忘我精神。
2.论证手法——类比法:用《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类比李小文院士的粗布麻衣后面的精湛技术。
3.语言加工——善用排比:当医生拿起手术刀,他眼中应该只有人体器官,而不是手术报酬;当老师站上讲台,他挂怀的应该只有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职称晋升;当记者举起摄像机,他面对的应该只有事实真相,而不是自诩的“第四权力”;当领导干部手握重器,他关心的应该只有民生改善社会安定,而不是一己之富贵……
(二)每天中午一张练字
书写的美观、工整和清晰,在公考申论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往往很多考生因为书写问题与梦想的岗位失之交臂,练就一手好字不仅对于本次考试极具实用价值,更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裨益。但练字同样需要动脑,而绝不是单调的临摹。见效比较快的方法是找一本申论范文字帖,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字体,摸索整体书写特点,同时还能记忆申论相关语言表述。
(三)每天睡前一道面试题
面试同样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考生往往等确认进入面试之后才开始准备,甚至连政策都不清楚,到了考场上手忙脚乱、词不达意、逻辑混乱,最终留下遗憾。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每天晚上选一道省考面试真题,完全按照模拟考场的形式,思考完成后对着镜子回答。尽量找到并逐渐适应考场上的氛围。
为使复习更有操作性,中公教育专家给出以下参考方案:
1.与同学建立微信群,每天晚上将要回答的题目录音,发到群共享,让大家共同帮助发现问题,同时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及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2.题目最好选择中公教育面试辅导资料,每天固定做某一题型的专项训练,这样能够趁热打铁,提高每一种题型的思考和组织答案的能力。
3.备考后期请同学或室友、朋友等帮忙模拟考场,找到考试的感觉,进入最佳状态。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只要我们勇于筑梦、敢于筑梦和勤于圆梦,铁杵也能成针,水滴亦可石穿。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与大家分享的“三个一”复习法,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启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