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截至2014年底,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798项行政审批事项,本届政府削减1/3行政审批项目的目标已经完成。
【深度分析】
权力不能滥用、有权不能任性,但同样也不能任由其“自由落体”、撒手不管。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简政放权的核心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大事,经过从中央到地方两年多来锲而不舍的努力,简政放权在减少权力寻租、激发社会活力上已经收获了红利,要不要简政放权已经不是问题,问题已经“升级”为“怎么放、放给谁、放后做什么”。
[存在问题]
然而,简政放权改革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是,有一些部门一夜之间由揽权的“婆婆”变成“甩手掌柜”,一些该管的事没人管了。比如,有些部门、地方在推行简政放权之时,简单地一放了之,结果导致上面的权力下放了,下面却接空了,出现了监管真空;还有一些部门、地方以放权的名义“放责任”,不考虑基层单位是否具备监管能力,一股脑儿地将那些管理难度大、责任重的事项下放,造成一些基层部门“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转。
[原因分析]
中公教育[微博]专家认为,一些部门、地方的简政放权变成“自由落体”,导致该管的事没人管,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有些部门、地方挑肥拣瘦,借机推掉那些事关民生但“没有油水”的审批事项,导致该管的事没人管;其二,有些地方推行简政放权时急于“表现”却不分青红皂白,拍脑袋地将一些暂时还不能取消和下放的权力放了,造成没人管事;三是一些人因削权而心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出现了庸政懒政造成有事没人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简政放权的法治路径越来越清晰。这一切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没有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没有真正将简政放权工作与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紧密结合起来。
[应对措施]
为防止“自由落体”,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让有形之手既做到以法为纲、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违规不逾矩、尊重市场主体,又做到奉法为先、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重要职能。
“放”与“管”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协调平衡才能行稳致远。“放”,关键要放活、放好;“管”,不是滥权乱管,而是依法管权、管责。评判简政放权的效果如何,不仅要看各地取消和下放的行政权力的数量,更要看,是否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活力,是否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水平。做到“放好放活”,避免“自由落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