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都市老漂族

2017年05月23日 15:32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热点背景]

  所谓老漂族,指为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离乡背井,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的老年人。“‘老漂族’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等大城市。”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这样认为,这也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在300名50岁以上从外地来武汉市投奔儿女的“老漂族”中,65.2%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的重视不够,42.3%的老人对家庭生活不满意,79.2%的老人感觉很孤独。此外,64.7%的老人“在家独处”打发闲余时间;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后,49.7%的老人选择了憋在心里不说。

  [命题预测]

  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度晚年,却漂泊异乡;他们本该沉醉儿孙绕膝之乐,却要体验异乡的酸甜苦辣;他们肩上背着书包,步履蹒跚地接送孙子女上学;他们做好饭菜,孤独地等待着儿女回家……为减轻儿女负担、照顾孙儿孙女,他们远离故土,来到异乡,体验另一番酸甜苦辣…这些老人,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老漂族”。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参考答案]

  “老漂族”是指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我国“老漂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支援帮助型、投靠子女型、提高生活品质型,其中以支援和投靠类型为主。这些老人大多从农村或者较小城市转移向较大较发达的城市,因其子女在城市安家立业而移居,他们来与子女同住主要是缓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为子女料理家务或帮助照顾儿孙。

  “老漂族”的出现是我国当下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产物,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老漂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同时“老漂族”的出现也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我国的父母们觉得有义务“养育”孩子,至少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再加上和孩子甚至孙子生活在一起这样美好的愿望,很多老人甘愿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生活。

  随着“老漂族”的壮大,和儿女孙辈生活在一起,帮儿女接送、照顾孙辈,不仅是在为家庭作出贡献,而且也填补了一些公共服务的空缺,为社会节约大量的支出。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老年人远离熟悉生活圈,没朋友,而产生孤独感;没医保,生病了自己扛;以及虽在儿女身边,但因工作太忙,而缺少精神关爱等。

  为了让“老漂族”得到应有的关爱,让他们由“异乡”变“故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国家应大力推进户籍、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改革,推到“户籍墙”,让“老年漂”尽快融入所住的城市。在就医、乘公交、养老金领取等方面,让“老漂族”享受市民待遇,使他们心有所属,不再有漂泊感。

  全社会要营造一种关心和关注“老漂族”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可以多开办老年书画班、舞蹈班、摄影班等等,为“老漂族”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要顾及他们的心理需求,通过更为人性化的关心和关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

  “老漂族”应学会自我娱乐,积极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空闲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对于子女,要定期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关注“老漂族”的心理健康,同时可以帮助老人与同社区的其他老人相识,请一些热心开朗的邻家父母来家里做客,帮父母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走出封闭的小天地。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14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203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