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一份对南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明确表示毕业马上就业的受访大学生只有近三成。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暂不就业青年人数从9.5万增长到13万人。
[命题预测]
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既不着急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而是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是创业考察。如此“暂不就业”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本人认为“暂不就业”表面上看来是在着眼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缓冲期,争取更多机会,实际却是一种逃避就业的表现。
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奋战到底,剩下的48%选择回避就业季。在48%“不就业”的95后中,1.2%主动待业在家,其他人毕业去向可谓五花八门:包括学习深造、创业、间隔年、网红直播等多种多样的“不就业”道路。看似出路纷繁复杂,灵活多样,能够避开就业高峰,去深思熟虑从而选择更好的方向。也能够缓解毕业季高压态势下的盲目就业,从而去选择更好的道路,以免抱憾终身。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学生总要去面对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凄风冷雨”。“慢就业”所消耗的时间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很可能会消磨意志,致使学生以后更加难以适应高压的职场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因为“暂不就业”所缓解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间而聚集在一起,终有一天会突然爆发,那样就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所谓,“逃得过一时,逃不了一世”。与其用时间做赌注去博取未来,不如及时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去主动迎接毕业后的就业挑战。那么这其中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想清楚,促使“暂不就业”的点在哪里。一方面是个人的高不成低不就,另一方面是求职屡屡碰壁。当然,更甚者还存在着广大毕业学子面对高压的就业态势,终究是不敢迈出那一步,始终暗示自己还有时间,不急。
所以说,如果是个人的期望值与社会能提供的岗位存在差异,需要毕业生积极调整心态,明白从底层做起,从学习务实开始,才能真正“走入”社会。倘若是求职不被认可,既要考虑求职方向有没有问题,又要琢磨自己有哪些短板,调整方向或许就有收获,针对性地弥补短板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当然,最根本的就是当我们面对就业压力与困难时,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克服困难的决心,始终秉持着屡战屡败,屡败陆战的态度,方能在茫茫人海的就业大军之中脱颖而出。